殿試的題目比會試要簡單很多,但是沈讓風不敢馬虎,他認認真真的寫完了答卷。
接著便是和一眾考生站在原地,等幾位大學士批改。
大約過了一刻鐘的時間,就有太監過來宣讀了。
“請!李思忠,王宣,柯達……”
報出來的名字就是能進殿的人的名字,王公子就是王宣是第二個被叫到。
王宣規矩的向大殿內行禮,隨后轉頭和沈讓風點頭示意后,就進殿去了。
一個一個名字報出來,這是個十分煎熬的過程。淡定如沈讓風都不由得握緊了手。
“……沈讓風……”
沈讓風的名字出來了!他霎時間松了口氣,太好了!接下來正常發揮,他十有八九就能留在京中了。
最終報到的名字有五十人左右,剩下來的人就是留在大殿之外了。
他們心中各懷鬼胎,有的有門道的人已經在想去拜訪那個官兒,有的人心中絕望的想自己怕是要外放了,也有的人胸有成竹,因為自己的會試成績不錯。
沈讓風一眾人進了大殿,周圍圍著一群御林軍,是為了保護皇帝的安全。
就算是再從容不迫的人都不由得低下了頭。
夏德忠看到人到齊了,便喊道:“殿試開始。第一題,何為君子?何為德政?何為君子德政?”
殿試由皇帝親自監考,答題也是一個一個論下去的,會說的就說出來,不會說的就只能再下一個了。
這也是考驗一個人的心理素質,若是這個人只知道如何考試,不知道如何與人打交道,不知道如何呈秉圣上,那么官運就不會長遠。
有些人心理素質不好,回答支支吾吾的,明明這些人會試成績不錯,沈讓風記得,其中有個人會試成績還排在前十。
但到了御前,說話結巴,前言不搭后語,而且越緊張與其說不好,無法,只能自認可惜了。
當然也有打得很好的。
例如王宣,沈讓風聽他答道:“稱物平施,何解其意?實意即依物之所有齊平均分,視感淺近,真其輕?然今眼下世道,人皆為己,均渴慕暴利,怎至齊平又均分。且夫君子一類,方可為之。一者又均分。且夫君子一類,方可為之。一者為謙謙君子,以德為先,一步一實齊分于天下,以寬服民;二者人身低位,德行依舊,任為民仰。此語引而申之,即是君子做施于人,意為自我約束。君與君子,相異無己。予以為君可追隨君子大道,克己明身知禮,杖恃道義,至天地合。”
王宣一答,眾人都有些驚嘆,沈讓風也贊嘆,王宣的回答挑不出錯誤。
輪到了沈讓風,他回道:“欲意德政,國之本源,在民生之道。君粗慮予自所言,君之恩惠似未遍及庶民。民,本也。臨朝之上,同慕欺君罔上,黎明何以安身?又何以稱平物施?以民不得安心,更無以家齊國治天下平。如此,安改其制?予愚見乃簡提三。其為根,是肅清朝也,不治其源,無本而歸。其二惠及庶民,土地均分,糧食均分等如此類,實惠潤于民,方收民心于大成。然終百姓大悲,因其世族,壟斷貪污,君當心如明鏡。卑之身份,應言之有度。”
沈讓風知道自己的答案中規中矩,甚至是有些諂媚,題中所問,何為君子德政?正確答案應是王宣那樣的,描述君子之風的德政。
而沈讓風說的是君臣治下的德政,臣當何為,又如何才能惠民忠君。
可是沈讓風卻覺得,他就應該這樣回答,諂媚又怎樣?為臣子難道不應該諂圣上之媚嗎?
皇帝倒是多看了沈讓風,他記得這是沈愛卿的侄兒。
沈讓風一說出口,皇帝就知道沈讓風是被沈淮修特訓過的,沒入官場的少年想的多是如何造福百姓,很少會有像沈讓風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