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通過陶大人的審核后,火速送往了京城,幾大書局加班加點印刷出來后,很快就擺在了各大書鋪里最顯眼的位置上。
盧老尚書笑瞇瞇的看著家中那盆名貴的蘭花,遞給長隨一張單子,“去給這幾家送個信,就說我請他們賞花。”
長隨一言難盡地看了眼那蘭花,默默退下了。
請來的幾位大臣功夫也是了得,硬是對著花骨朵都還沒長大的蘭花吹捧了半天,然后大家喝酒聊天,聊著聊著,不知誰就提到了新話本。
盧尚書捋著花白的胡子,笑瞇瞇的道:“昨日我和......咳咳閑談時還說起過這個,里面的內容有些觸目驚心啊。像侵占良田案,哄抬物價案,放印子錢逼人賣兒賣女之類的,寫得就和作者親歷過一樣,也不知是否真有這般事情發生。”
諸位大臣都不是傻子,盧尚書如此的語焉不詳,倒叫他們好奇的很。
派了下人去和盧家的車夫套話,很快就知道昨日盧大人進宮了。
所以,這就是陛下的意思吧。
哎呀盧大人也真是的,稍微暗示一下,誰還能聽不懂啊,至于繞這么大圈子么?
幾人再轉轉腦子就明白了,這事要隱蔽,還得把陛下給摘的干干凈凈。
于是大家隱去了那場名不副實的賞花宴,把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話本上。
尤其是御史們,照著里面的故事稍微挖了挖,竟然真的扯出一個大案來。
這回大家更興奮了,這話本就是給大家送功勞來的,就看誰下手快了。
鄭煥他們寫的時候,對王家和賈家照顧最多,所以這兩家最先被人整理出證據,一夜之間彈劾的折子就擺滿了陛下的案頭,據說里面還有幾份整個村子百姓喊冤的狀紙。
陛下能怎么辦呢,群情激奮至此,那必須要為民做主了。
王家事先并沒有得到任何消息,直到一批為官的人全部被抓,這才慌了神兒,派出了子弟匆忙向各家求助。
陶夫人看著娘家的來信冷笑連連,“他們可真夠不要臉的,竟然還想著請我爹出面,結果連人帶物直接讓我弟給打出去了。”
她突然看向陶縣令,“所謂‘投鼠忌器’,若五娘還在王家,我爹他們做事也要多考慮一些,哪里能像現在這般痛快。我問你,你是不是事先也想到這一層了?”
陶縣令輕咳道:“我要說都是機緣巧合你信嗎?”
哼,誰還不了解誰啊,陶夫人滿意地看著夫君,突然又有些遺憾地道:“可惜咱們大郎和二郎都沒隨了你這個好腦子,真是生生浪費了。”
陶縣令突然有了一種被盯上的感覺,“夫人的意思是......”
“要不我們再生一個吧,”陶夫人雙頰微紅地道,“這次生個女兒,都說女兒隨爹。”
陶大人驚悚,“那個,還是算了吧,都這把年紀了......”折騰不起啊。
算了肯定是不能算了的,陶夫人想生女兒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于是陶大人每天晚上開始多了一碗湯。
京城之中,各個衙門這回難得沒有互相推諉,很快就將案情審理清楚。主要是這背后提供的證據實在是太充足,他們要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那就別在官場上混了。
王家反抗的最為激烈,結果惹得陛下震怒,一律從重嚴判。倒是賈家認罪態度良好,上繳了足夠的罰銀,陛下就嘆息一聲,允他們自動辭官了。
其他大大小小的世家一看,立刻學著賈家的做法,上書表示懺悔,陛下仁慈,最后都應允了。
這場風波開始的很突然,結束的也很快,大多數人覺得日子又平平靜靜地回到了從前,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人知道究竟改變了什么。
塵埃落定,有人就有閑心研究起話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