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既有如此多的聲音,自然是有正有誤,你們行事之前,就需要多思考,切記不可人云亦云。”
他嘆道:“問道與死,只在朝夕之間。這中間就是個‘悟’字。讀圣賢書,要常謹記這個字。好了,今日的作業就是根據這句寫一篇文章,另外把《里仁篇》背熟。”
等夫子走后,教室里便響起了各種哀嘆聲,
“原以為能占個學過的便宜,不用再費心思背誦了,結果上來就要一篇文章。”
“這才是第一節課呢,后面還不知有多少作業。”
盧泰轉向鄭煥,“咱們這位夫子真是大膽,把國子監祭酒的釋義都給推翻了。不過這個解釋似乎更有道理。”
鄭煥點頭,“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我覺得這個釋義不錯。”
明悠悠也樂道,“怎么有一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感覺啊。”
封旭從旁邊教室竄了過來,對他們道:“吃的帶來了嗎?快給我個包子。”
“至于嗎?你早飯可吃的不少呢。”
“你們不知道,”封旭一口炫下大半個,嘴里含糊地說道,“聽關夫子的課讓人特別餓。”
明悠悠看了一下課表,“下一節就是呢。”
封旭樂道:“那建議你們現在也吃點兒。”
關夫子主講列國禮儀,他年輕時周游過很多國家,對各地的風俗信手拈來,上課就跟說書似的。
只一節課,就征服了新學子們的心,榮升為最受大家歡迎的夫子之一。
就是有一點,關夫子是個愛吃的,講到一地的習俗時,不知不覺就拐到吃上面去了。
“......傳說福滿樓原來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飯鋪,東家心善,常把客人吃剩的飯菜留下,送給周圍的乞丐。有一日他突然聞到自家后門附近傳來一縷奇香,順著香味尋過去,發現原來是乞丐們把剩酒與各種剩菜倒在一起,放在破瓦罐中燉煮。”
“東家因此受到啟發,將店中各種原料雜燴在一起,并配之以酒,嘗試創造出了這道佛跳墻。”
“此菜軟嫩柔潤,濃郁葷香,葷而不膩,味中有味,吃一口果真能夠讓人鮮掉舌頭。”
咕咚,教室里傳出了此起彼伏咽口水的聲音。
有大膽的學生問道:“夫子,這道菜如此有名,為何我們這里從來沒有過。”
關夫子就嘆氣,“此菜需要用到鮑魚、海參、魚唇、瑤柱等十余種食材匯聚到一起,再加入高湯和老酒,文火煨制三個時辰而成。”
“別說你們了,老夫離開海邊之后,也是多年沒有吃到過了。說到底,還是交通不便,海鮮運到我們這里來,怕是早就臭了。”
明悠悠畢竟沒吃過這佛跳墻,渴望還不那么深,但她現在特別想念在京城吃過的螃蟹,蝦餃,墨魚丸兒......
關夫子話鋒一轉,“這世間珍饈數不勝數,但受地域限制,往往只能在當地享用,外人卻不得而知。爾等若想了解這人間美味,不妨行萬里路親自去看看,將來若是有能力,也需想寫法子,讓各地更易交流,讓更多人都能了解和享受到。”
眾學子沉思起來。
盧泰小聲道:“夫子就是夫子,由一道菜都能引申出這么多大道理。不過我好動心啊,以后真想像他一樣去游學。”
關夫子聽到了他的話,微微一笑道:“說到游學,老夫就教你們一招。”
“你們走到一個新的縣鎮,若想吃到當地美食,當如何尋找呢?”
有學子道:“去當地最大的餐館不就行了。”
關夫子搖頭,“非也,非也。大的餐館追求新奇特,他們更喜歡異地過來的食材,像咱們縣里最大的許記酒樓,他們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