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寶村是淇源縣的一個山地自然村,因其地勢兩頭翹起來,中間低洼,形似一個金銀錠子,故名元寶村。
元寶村約百來戶人家,僅一條路通往外面,大多數(shù)人家都是依序居住在這條道路兩側(cè)。
村西頭的地方,另有一條小路接著主道,小路隨溪流而轉(zhuǎn),回環(huán)處,有三間破舊的土坯瓦房,這都是上世紀(jì)八十年代的建筑。
瓦房傍小路而建,旁邊是幾畦菜地,菜地里種著一些尋常蔬菜,時至九月,正是夏菜終結(jié),種植冬菜的時候。
一個老婦在菜地里拔去三尺來高的辣椒樹,重新鋤地松土,種上菠菜蘿卜雪里紅。
陜甘之地,黃土粘結(jié),土地干硬,老婦人正佝僂著腰,正舉著一把三齒只剩兩齒的耙頭刨地。
小路上走來一個高挑的女孩,身穿牛仔褲白襯衫,背一雙肩包,長發(fā)在腦后簡單束住,
此時,夕陽西沉,暮云涂金,長空雁落,老樹鴉歸。
“大娘!大娘!方便討口水喝嗎?”
正在刨地的老婦,身體僵了一下,拙笨地扭轉(zhuǎn)身來。
只見一個十六七的青春女孩,娥眉鳳眼,一臉笑嘻嘻滿是討人喜歡的感覺,正眼巴巴地望著自己。
“姑娘是叫我嗎?”
老婦有點疑惑,這村中罕有外人來住,這女孩面生得很,明顯不是村中子弟。
“是哦!大娘,我走路遠(yuǎn)了,口渴,向您討口水喝,不知方便不方便?”
“唉,這是什么話,鄉(xiāng)下人家,喝口水哪有不方便的。”
老婦丟掉鐵耙子,走出菜地,一路拍打著身上的菜葉泥土,一邊說。
“來,來,姑娘進(jìn)屋來坐,鄉(xiāng)下人家,你別嫌臟就是。”
這正是下山一路行來的岳秀山岳仙姑本尊,
從脊梁山到這里,這一走就是八九個小時,三十多里的下山險徑,和近四十里的鄉(xiāng)間小道。
饒是她混元無極功深厚,這七十余里的路程,也走得她兩腿如鐵,口舌冒煙,又累又餓!
見到這處村莊和老婦,免不得先開口討水解渴。
這三間土坯瓦房,外刷一層白石灰外壁,年月日久,有不少地方開裂剝落,露出里面的黃土胚墻。
隨著老婦經(jīng)過籬笆圍起的院子,進(jìn)入屋堂,才發(fā)現(xiàn)屋里收拾得很干凈,屋內(nèi)的墻皮完好,又糊上一層報紙,顯得整潔干凈,
石灰三合土地面,掃得干爽整潔,并沒有什么臟亂。
老婦拖過一張椅子,用衣袖抹一抹,
“姑娘先坐,待我沏茶來。”
“大娘別客氣,不要麻煩,隨便對付一口涼水就行。”
“這怎么可以!小孩子家家的,走路出了汗,喝涼水容易得病!燒水很快的,你稍等一下!”
老婦人邁著羅圈腳轉(zhuǎn)入左后的廚房中,不大一會兒,便用一個掉漆的木盤,端著一杯茶出來,
岳秀山連忙站起,從盤中端過這個有點豁口的杯子。
同時瞅了一眼老婦人的臉色,只是這婦人面色枯黃,左右兩頰之上泛起豆粒大小的暗斑,
岳秀山見這老婦人行走姿式有點怪異,見其臉帶病容,面頰上長的也不是老年正常的壽斑,不由心中有點詫異,也有了一些猜疑。
“謝謝大娘,大娘您今年高壽啊?”
“什么高壽不高壽,我今年五十六了,兒子兒媳都出外打工了,就我老太婆一人在家!”
“啊!”
五十六歲的人面相比七十歲的人還顯老,八成是有病在身,未能醫(yī)治。
“大娘,您是不是走路時感覺下腹脹痛,小腹下墜一般,還總感覺要小便!”
“咦!小姑娘,你難道是個郎中?會看病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