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買下一條海船,帶上一家子,領著一兩千廂軍,遠去臺灣或是海南,開拓一塊地方,就足夠了。蒙古人南下,也拿他沒轍!
對于義軍的改造,首先是按州縣將人區分開來,起義軍多數都是附近州縣的鄉民,絕大多數都是沒有土地的租戶,和無業游民。及低層小手藝工匠,這些人長期吃不飽穿不暖,隨時都有凍餓而斃的可能,均分土地,他們是最大利益者,自然也有強烈的積極性。
首先,在義軍中挑選出能簡單識字算數的人。交給他們早己準備的土地改革的小冊子,宣傳隊給他們講解了推行土地改革的大致步驟和政策。
而這些初步接受了土地改革方案的識字人,回到義軍中,給自己州縣的人傳授土地均分的方法和步驟。
同時,徐玄生以四路宣撫使的身份,給揚州附近的貧困讀書人發出通告,凡童生秀才舉人皆可至揚州,接受考核,相應授予官職!
自方臘起義以來,兩浙之地的官員,或死或逃,州縣之官早已一空,如果不能及時委派官員,處理事務,勢必亂象橫生!
華夏從不缺想當官的讀書人,三天時間,就招收了一千余有功名的讀書人,絕大多數都是寒門學子。
考核的第一條,就是新任的官員必須無條件支持土地改革,其次,他們的升遷賞罰,皆由節度使府負責,奏章概不發送東京朝廷。
同時,徐玄生也挑選了二百余思想先進的讀書人,進入自己的節度使衙門,搭建了屬于自己的行政機構。
這樣,在揚州整頓了近一個月,已回到家鄉的起義軍,在禁軍的監督和指揮下,逐步建立起了各自的土改組織,
在徐玄生的所轄的四路地區,凡每戶人均超出十畝的土地,一律充公,由土改衙門統一均分給無地之家,廢除一切奴仆制度,改為雇傭制度。
同時,各州各縣的官吏委派到任,大力展開土地改革的序幕,宣布新的稅賦政策。
硬性規定,每畝田賦納糧五斤,官府不再增加任何雜捐和徭役,官府用人,必級以雇傭方式,給付工錢!
這些新政惠政,大大地刺激了兩浙地區的農民,同時迅速安撫了各處呼應方臘起義暴動的民意,許多跟隨方臘起義的邊緣鄉民,紛紛潛回家鄉,參與土地改革的運動。
都市俠醫之師妹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