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奴婢知道我這個兄長不成才,但是經過這事,他已經幡然悔悟,希望殿下能給他這個機會,以報殿下知遇之恩。”劉筱然顯然不愿意放棄。
蕭長陵有些奇怪,“他真是這樣想?這進了軍營,再想出來就沒那么容易了。”
“奴婢的兄長說了,能為殿下分憂,便是粉身碎骨,也絕不退縮。”
這事劉筱然事先沒有跟劉吉說。她知道以他的性子,是絕不會答應的。
但是柳墨竹說得有理,只要他這個哥哥能混出點樣子,她在府中的地位,未必不能再進一步。
蕭長陵看向劉筱然,“既然如此,本王便給他這個機會。不過丑話說在前頭,如果他做了什么不該做的事,本王也定不輕饒。”
劉筱然心中一喜,連忙謝恩,“多謝殿下,奴婢代兄長謝過殿下。
……
貪腐案已經結案,但是所有卷宗卻被送到了宮中。
校事府的案子在蕭弘成的授意之下,京兆伊和刑部對案情都是閉口不談。
雖然皇上下旨剝奪就德王總領校事府的職務,但相對于兩件事而言,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整個朝廷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
但是稍微有點腦子的都知道,這只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兆。
北齊的天,要變了。
果然,接下來幾天,宮里連下幾道圣旨,旁讓朝中的文武百官嘩然。
第一道圣旨,冊封四皇子蕭長生為睿王,賜府邸睿王府。
十二歲就封王,而且是開了府的王爺,可見皇帝對這個兒子的寵愛。
但是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道圣旨之后,蕭長生便正式有了和蕭長陵爭奪皇位的資格。
這讓李家人欣喜若狂。
然而沒等他們高興多久,第二道圣旨來了。
封顧明德為大將軍,總領全國兵馬。
這一道圣旨瞬間讓李家呆若木雞。
這個大將軍雖然是平時是虛職,但一旦起了戰事,卻可以節制所有軍隊,任免軍中將領。
至于什么是戰事,就很微妙了。
兩國交戰,自然是戰事,平叛剿匪,也能沾得上邊。
而且,就算是平時,兵部那些手續,都要在大將軍府走一遭。
所以當初顧明武當大將軍時,雖然邊境戰事不多,但照樣把澹臺氏收拾得老老實實的。
陛下難道不怕出來第二個顧明武?
顧明武在世時,顧明德聲名不顯,但其實顧明德一身本事,卻也不比顧明武差多少。
更要命的是,顧明德的女兒顧竹喧在德王府,雖然沒有名分,但是只要顧明德坐穩了大將軍的位子,名分能算事?
這樣一來,雙方實力對比又回到了原點。
當百官們還在猜測皇上他老人家到底是什么意思時,第三道圣旨旁這些朝中大佬徹底放棄了揣度圣意的念頭。
好吧,反正是你老蕭家的事,愛怎么折騰就怎么折騰吧!咱老老實實日子就行了。
第三道旨意相對來說比較正常,卻最讓他們頭疼。
調靖王蕭長琒回京,領校事府。
看起來完全沒有問題,校事府是皇室監察百官的工具,自然要由皇室的人管著。
蕭弘成只有三個兒子,老二剛從校事府卸任,老四年幼,就只有老大合適干這事了。
問題是這個形勢下把老大弄回來,是嫌棄該不夠亂么?
雖然靖王早就表明無意參與奪嫡之爭,但是人心隔肚皮,皇帝誰不想做?
蕭長琒在軍中實力不弱,如今又有了校事府,南疆的兵權在圣旨里卻沒有提及,也就是說陛下默認了他對南疆軍權的控制,這樣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