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臨海,此行一定去海邊瞧瞧,內陸江河碼頭港口常見,沿海出名的海港寥寥。青州有一處瑯琊邑,只聞其名沒有實地見識過,真實情況如何未知。藍星海港建設,大多始于隋唐,盛于明朝,京杭大運河開通,促進內陸水運發展的同時,加速了海船的建造。
安墟東南方向是雍奴縣,相當于藍星天津一帶,雍奴最負盛名的是海鹽,冀州的食鹽多來自于此。大清晨一行人出東門,往雍奴方向而去,途中絲毫沒有耽擱,晌午前進入縣城。
“木公子,縣城到海邊有一處漂榆邑城,周朝時的封邑城池,現在是小城鎮,此外再無歇腳之處?!?
宋子軒打聽消息后回報,護衛們著甲披銳隨從裝束,不明就里的人摸不清底細,熟悉行伍的人能夠看出來。倉庫里備有三頂帳篷,不是當初的一大兩小,一模一樣的中型帳篷,每頂住十人沒有問題,不用擔心野外無處可去。
“離縣城多遠?”
“百里左右。”
百里說遠不遠,說近不近,拉馬車的馬匹跑了一上午,不好好休息一陣可吃不消。出門在外四女都換上了長褲,在甘州學會了騎馬,馬術不算精,不疾馳可以湊合??沼嗟鸟R只有三匹,兩女合乘一匹正合適,趕馬車的護衛休息一陣,其余人匆匆吃完干糧,放慢速度先行出發。
行了段路后重新看到運河,河面寬度已經有十五米左右,沿著岸邊一路行進,兩岸的田地無疑是良田。燕郡是從鮮卑人手中奪過來的,世家豪紳沒有資格討價還價,田地重新分配是必然,其中當然少不了被安置的鮮卑人,多少要分配一點出去,選擇的辦法是抓鬮。
世家豪紳未嘗沒有主動的,良田換水澆田,換山林,換煤炭開采權。積極配合的總得給點好處,比如高產農作物種植,小麥一畝頂過去的三畝,玉米產量也不低,將來或許棉花適合種植,水田的經濟價值不一定最高。穩定住一批人,剩下的頑固分子才好處理,鬧歸鬧無濟于事。
護衛一路會去詢問農戶,然后趕上來匯報,當地百姓、奴籍改良籍、段部落鮮卑人、佃租戶、仆役,不同身份的都有。世家豪紳手里的良田,不可能剝奪一空,留給他們的田地,一般都由佃租戶或仆役耕種。奴籍改良籍任憑自愿,朝廷不會強求,有些仆役世代為奴,生活方式已經習慣,吃飽就能滿足。像這樣的情況,人口戶籍登記在主家,丁畝稅照交不誤,主家若不收留,那就不得不從良籍。
越往前行運河河面越寬,漸漸達到三十米寬度,過河需要擺渡。古代的石橋或木橋,三十米跨度是個坎,不是不能建造,而是成本急劇增加;燒制水泥若能改進,加上煉鋼技術提高,建造五十米跨度的鏈橋,應該不是問題。浮想聯翩間,眼中充滿各種機會,藍星若能穿越來一批實干的專家,那該有多好?。∠晒隙ü軌颉?
走了約兩個時辰,終于看到海河,河面至少七十米寬,冀州境內的河流,最終大多匯流于海河。海河是古黃河河道,黃河改道后,古人沒有拋棄這段河道,歷經上千年的改造,冀州境內的水系,基本能夠通達。
“木公子,到達漂榆邑城,尚需一個時辰。”
幸好是夏季,否則抵達目的地已經天黑,更幸運的是沒有出現大雨天氣。馬匹負重持續奔跑,平均速度只能達到20公里,南匈奴人一騎帶四五匹馬,才能橫行草原大漠。正常情況下,本王一行人每日能走的路程,最多兩百里,走走停停一百余里很適合。
漂榆邑城殘破的城墻出現在眼前,至少千年以前就存在,放在藍星是三千年前的文物,一塊城磚都是值錢貨?!耙亍笔浅浅氐囊馑迹髞矸褐赋擎偅昵暗囊睾苄?,西面的城墻大約三百米長。海河在漂榆邑城南面,北面有一條小河,或許是上千年前的護城河。王維有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