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閣雙層玻璃房內,權守紀四人正飲茶閑聊,玻璃房比此前仙師閣的更大。
桂宮南院更名為總統府,仙師閣權守紀沒有占用,里面陳設簡單不適合處理公務,雙層玻璃房他倒是喜歡,偶爾會去坐坐。
“臣等拜見仙師君王!”
四人拱手作揖,單膝下跪的禮節,總算改了過來。
“諸位隨意。”
“仙師君王,有何收獲?”
剛坐下賈緒迫不及待問道,比尚崇允更隨意些。
“容本王喝口茶。”
蘇彧已拿出簡略世界地圖,接過來一看,上面增加了漢字標注。
“仙師君王,臣打算印刷新版世界地圖,各處情形盡量補充上去。”
“想法很好。”
東勝神洲,閑聊時曾提過,大隋所處這片大陸當仁不讓。
南面島嶼大陸一帶是南贍部洲,大洋彼岸北俱蘆洲、南俱蘆洲,西邊是北西牛賀洲、南西牛賀洲,另外還有南極洲。
幽冥洋不太吉利,固然那兒有大海溝,或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還是覺得取名太平洋好,和平翻譯成太平,漢話的寓意也很好。
北冰洋屬于中性名詞,沒有太大問題。
近古世界缺乏遠航能力,只能近海航行,對另外兩大洋缺乏認知,蘇彧沿用藍星名稱,暫時可以接受。
印度稱謂幾乎沒人聽說過,中原稱其身毒,當地稱自己婆羅,實際來自雅利安梵文,雅利安人從何而來是個謎,不排除有古羌人血脈。
羌州灣,古羌人是偉大的,神農氏出自古羌,藍星的羌族不過是古羌人眾多分支之一。
阿拉伯海、地中海,近古世界有同樣的稱謂。
關于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與拉塔王的交流獲得一點啟迪,遠古、上古和近古,上古時期都是徒步遷徙,必然沒有游牧民族。
人類馴化馬匹大約在四千年前,公元前3500年左右,馴化牛羊豬上萬年。
氏族部落不斷遷徙,強大的部落選擇平原定居,他們的天敵是洪水,故而依山傍水。農耕文明逐漸形成的過程中,誰能治理水患,興修水利設施,誰就是最先進的農耕文明。
大禹治水,李冰父子治水,從古至今,治水的故事枚不勝舉,到了大隋的時代依然如此。
馬匹被馴化后,有部落因畏懼洪水,帶著馬匹牛羊進入地勢高的草原,逐水草而居,最終形成游牧文明。
歸根到底,農耕文明與天斗,游牧文明選擇逃避,完事后再進行掠奪。有事時是懦夫,無事時是強盜,游牧文明的本質。
標注地圖名稱的時候,隨口講解,權守紀四人深以為然。
“仙師君王一語中的!”
說話的是蘇彧,本王點點頭,你們認可就好,無論真心還是假意。
儒家思想學說倡導“仁義禮智信忠”,要求“溫良恭儉讓”的品行,絕不是孔圣人一時興起,坐而思道,必定總結了前人和歷史的經驗教訓。
法家、道家、兵家、墨家、謀略家、陰陽家等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都是有大用的。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無疑自廢武功。
對待小人,要懂得謀略家和陰陽家的學說,孔圣人明明說過“以直報怨”,你偏偏左臉被打了,再把右臉伸過去,只能總結得出一個“賤”字。
“以正合,以奇勝。”,兵家的好東西實在太多,儒家思想學說推崇王道,沒有讓你放棄霸道的實力,宋明理學狗屁東西,曲解儒家思想。
“仙師君王,宋明理學是啥?”
權守紀問道。
“用條條框框把人束縛住,循規蹈矩不越雷池半步。”
“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