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塔州新組建的州兵,從兵種和兵員構成方面,相比以往有了極大變化。
原來的步、車、騎、象兵種,廢除掉車兵,將弓箭兵從步兵中單獨分出來,步兵的種類參照大隋,有專門的刀盾兵和長矛兵。
新設一營投擲兵,掌握在孟思、田開手中,給田開同樣配備一枚儲物戒指,用來存放手榴彈。
兵員方面武士和摩羅依然是骨干,吸納了吠舍和首陀羅,刺史府都稱作良籍,同級別軍餉一致。
兵器方面,本王專門煉制了一批,短刀、馬刀、長矛、鉤鐮槍等。州兵總人數限制在一萬人,五百人為一營,大部份由二十名服用過果實的武士摩羅統領。
蒙德瓦利的城兵,以及下面三個郡的郡兵,人數依照大隋律法百人取一,使用普通兵器,維護治安做好后勤即可。
掌控住新組建的州兵,拉塔州內部問題解決大半,改弦易幟,“隋”字旗幟飄揚,笈多和卡丹巴王朝不敢輕舉妄動,本王對他們沒有興趣。
西海岸有阿魯巴和哲羅,哲羅東邊是潘地亞,潘地亞和僧伽羅隔海相望,四處地方都要爭取,最好能成為拉塔州下面的郡。
四個地方馭空飛行一大圈,扔出些長矛直屬軍軍旗,全部插在險要之處,接下來看拉塔的外交功底。蒙德瓦利不僅有仙師坐鎮,還有二三十萬石糧食,本王每隔七天就會運來新的糧食,完全可以互通有無,共同發展嘛。
身毒南部高原地形,海邊可供種植耕地少,本王打算試著種植玉米和土豆,解決輔糧問題。玉米種子和土豆已經運到蒙德瓦利,大隋有印刷成冊的的種植技術資料,一并交給拉塔和孟思,先試種,成功后再推廣。
古雄大徹大悟,不再苦苦自我修行,和遮羅迦一道協助推廣玉米和土豆種植,看在他實在太老的份上,賞賜了五枚體質果實。
“古雄、遮羅迦,玉米和土豆若能種植成功,拉塔州百姓無糧食之憂,是造福拉塔州,積攢自身貢獻的大事。”
“古雄感激仙師好意!”
古雄是聰明人,以為本王對種植有十足把握,給他提供的機會,畢竟獲得仙果需要對社會有所貢獻。其實沒有百分之百的事情,再容易也需要人去做,本王不可能親自動手。
吠陀古雄和祭司遮羅迦,在民間有一定聲望,有他倆從旁協助,事情無疑會順利許多。拉塔州識字的人可不多,種植技術冊子經過翻譯后,依然需要人去講解,本王還希望他倆學會漢字和漢話,助力推廣漢文化。
去了一趟南贍部洲,第一次傳送出現在海上,第二次傳送腳下是陸地,特地馭空飛行一陣,確認是座大島。
半空中俯瞰下去,矮黑人為主,已經會紡織麻布,鑒于氣候原因,并非人人穿衣。處于奴隸社會階段,應該是部落聯盟制,沒有看見大城池或聚居處,田地里種植水稻。
從這里往北,渡過海峽一路北上,能夠抵達羌州,這座大島顯然很重要,商仲恒和田佐的船隊會經過此處。
沿著北面的海岸向西北方急速飛行,老規矩,不時插上長矛軍旗,“隋”字旗幟招展,算是擴大直屬軍影響力。
看到下方有人時,會放慢速度降低高度,扔出一桿軍旗插在地上,至于怎么想,任憑他們猜測。
第三次傳送依然在海上,遠遠地已能看到大陸的輪廓;繼續第四次傳送,腳下是山地地形,這里應該是南贍部洲東南角。
藍星明朝時期,1432年華夏人曾經抵達這片大陸,緣何沒有引起他們的興趣?
南贍部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水源充足,但鹽度高不適宜耕種,西部高原,海拔500至1000米,屬于沙漠和干旱區域;整個大陸只有東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地區,適合人類生存。
華夏人從北面登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