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區(qū)小太監(jiān),竟敢詆毀南詔乃蠻夷!"
盡管趙梟沒有完全聽懂前句含義,但他還是反問:"周皇太子又是如何從詩句之中判斷出是對我們的侮辱?"
周元俊怒火沖天地說道:"'一、三四五'無完整之'一',而'六七...缺位十',這顯然就是在說我們南詔生活困頓,民不聊生,如貧民乞討之輩。"
陳燁的原意便是如此。如果不是貧困交加,又怎會讓一位如此卑微,甚至像是一個乞討的窮丐。那么,大趙前來索取何物?
嘩...
謝青嵐不由得對面前的小太監(jiān)刮目相看了起來,心中早就欲斥責那些南詔之人如狼似虎的罪狀,今日陳燁以影射的方式罵他們像乞丐,真可謂是心下之恨得到宣泄。
宴會上的笑聲大作起來,都在討論,原來是說南詔如同乞丐,衣食緊缺而來乞討。
周元俊面色更為尷尬。誰曾想身為南詔一等才子,卻在這樣一個小太監(jiān)的手中敗走一城。
堂堂南詔第一對對子的才人竟然輸給一個小太監(jiān),在此情此景之下豈不是會引人發(fā)笑?
沈錚作為大南詔使節(jié)的領頭人物感到極大的羞恥與侮辱,徑直道:“不必謙虛。不能單憑他人是太監(jiān)就讓著他們。尊嚴是自己維護的。”
周元俊面顯尷尬之色,心中也實有沖動想要當即回懟,卻斟酌了許久,竟沒能想出佳麗之句作為上聯(lián)。
“三太子如果未能想出恰當回復,不如先認個輸為是。”陳燁目光望向南昭使者,唇角微勾出一抹笑意,惹得南昭其余兩位太子眼中火焰翻滾,如同沸騰的油鍋般熱氣騰騰。
受到陳燁當眾輕蔑對待后,三太子已然滿腹怒火,面對陳燁要其服輸?shù)脑捀X無法忍耐——自己一定……一定要證明什么。
絕不能因為自身的一時失誤致使城邑無法獲得,歸鄉(xiāng)回稟父皇必定責備自己。
“君子之國事,勝似生死之危難也。”
“壯志報家邦,不計禍福。"
陳錚面容陰晴不定,沒想到這等艱難應對之作竟被一個小太監(jiān)如行云流水一般答對出來了。
“龍雀翔于九天,虎豹踞于一方,吾大趙國威,天下誰敢逆其鋒芒?”
趙梟面龐綻放喜悅,身依龍座,纖長的手指不經(jīng)意敲擊著身旁的欄扶桿,仿佛那是世間最動聽的音律。
"你的下聯(lián)準備好了嗎?"
未想到三太子竟然能夠即刻對出如此高妙之作,太子與太監(jiān)并肩爭勝,本身就居劣勢的狀況下,如果再輸在陳燁手上,三太子要如何面對來自江南的臣民父老。
"聽著!南嶰山巔,石峰矗立,風起時楓樹舞動,山不動,人心動搖,世事難明。”
陳燁巧妙將佛教殿堂,古樸石峰及自然間的疾風融為一體,構成一副上聯(lián),其中蘊含著峰石、楓樹和風的同字異義的妙境。
此為絕妙對句!
聽到下聯(lián)后,三太子在軒轅殿內(nèi)踱起步來。過了片刻,才道:“沈太尉,請允許我說句大實話,在這番交流之下本太子未能對出上聯(lián)。
“
"感謝你寬宏大量,您智慧卓越,臣下皆欽佩不已。
“
謝尚書心情舒暢而語。
“如此說法的潛臺詞似乎暗示了三太子能力不足,何需讓對方手下留情。”
南昭帝國雖自我夸耀其文學藝術遠超大趙,不料今日竟是敗在一個小小太監(jiān)之下。趙梟內(nèi)心得意至極。
“若是三太子真的答不出來,則此事就此了結,嫁妝無需再提。"
趙梟興沖沖起身,步伐從容地離開了王位,話中的氣勢明顯加重。
走向陳燁,審視一番,滿面微笑轉身對著陳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