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上,袁鷹手捧精致的食盒,步入莊嚴的朝堂,此舉引得滿朝文武面面相覷,就連康仁帝也露出了疑惑之色,他溫聲詢問:“袁愛卿,你手中所提,究竟是何物?”
袁鷹穩步上前答道:“啟稟皇上,此乃我大夏子民賴以生存之物——紅薯。”
康仁帝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哦?竟是硯書帶回了紅薯?”
慕容玄熠上前一步道:“回父皇,硯書帶回了足足一馬車紅薯。兒臣想給父皇一個驚喜,故沒有第一時間通知父皇,還請父皇恕罪。”
袁鷹深深看了一眼慕容玄熠,這人也學會撒謊了,明明就是不想第一時間通知皇上。說的還這么好聽。
康仁帝不禁朗聲大笑:“哈哈,老五啊老五,這驚喜,朕甚是喜歡。”
朝堂之上,其余大臣與皇子們皆是一頭霧水,對三人之間的互動感到莫名其妙,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
袁鷹輕輕揭開食盒的蓋子,瞬間,一股清新宜人的香氣彌漫開來。
“皇上,請您品嘗看看。”
福全迅速接過食碟,恭敬的將紅薯呈至康仁帝面前。康仁帝拿起筷子,夾起紅薯送入口中,細細咀嚼,那軟糯香甜的滋味瞬間在口腔中綻放,令他贊不絕口:“此物真是美味絕倫!”言罷,他又夾起一塊更大的紅薯。
隨后,他吩咐道:“來啊,將這紅薯分與諸位大臣共享。”
福全遵命行事,將食盒中的紅薯逐一分給在場的大臣們與皇子們。眾人品嘗之后,無不面露驚異之色,紛紛贊嘆這紅薯的美味非凡,心中暗自好奇這究竟是何方神圣之物。
一些大臣們開始竊竊私語,討論起紅薯的來歷。
袁鷹上前道:“皇上,這是臣撰寫的紅薯栽培之法,時下正值春光融融,待得天氣更暖和些,便是播種之佳期。”言罷,袁鷹轉而面向眾人,詳盡而生動地闡述了紅薯之獨特魅力與栽培要領,言辭間透露出對農事的深切關懷與精湛學識。
康仁帝聞言,龍顏大悅,欣然說道:“袁愛卿,此等利國利民之事,便交由你全權負責,引領百姓廣植紅薯。”
他心中暗自欣喜,深知此番紅薯之引進,非但能解決百姓溫飽之虞,更將為國家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昌盛。
慕容玄熠趁勢進言:“父皇,硯書此番為大夏引進紅薯,歷經千難萬險,實為百姓謀得一大福祉,此乃不世之功,當記一將之功勛。”
康仁帝聞言,微微頷首,語帶贊許:“老五,你言之有理。那硯書此刻身在何處?”
“回稟父皇,他此刻正于偏殿外,等候給父皇請安。”
“既如此,便讓他進來吧。”
福全即刻傳令:“宣國公爺覲見。”
不多時,宋硯書步入朝堂,神色間略顯恍惚。自父親遭難,他被皇上削去軍權后,這金碧輝煌的金鑾殿便再未踏入半步。
他緩緩前行,恭敬行禮道:“臣宋硯書參見皇上愿皇上龍體康健,福澤綿長。
康仁帝凝視著下方跪拜之人,心中涌起無限感慨。宋硯書眉宇間依稀可見宋景懷的影子,宋景懷,那個曾與自己并肩作戰、助他順利登基的至交好友……
但他后來卻功高震主,西北軍幾乎成了宋家軍的代名詞,這讓他不得不心生戒備。
所以寧可他負天下人,也休得天下人負他。
康仁帝他沉默片刻,或許是因為年歲漸長,心中竟生出一絲對宋硯書的愧疚之情。良久,他才緩緩開口:“硯書啊,起來吧。”
“謝皇上。”宋硯書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他抬頭望向龍椅上的康仁帝,目光平和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的波瀾。他身姿挺拔,即便歷經風霜,依舊不失當年少將軍的風采。殿內靜謐,只余下他衣袍輕拂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