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圣臨朝”的消息在朝堂中如旋風般迅速傳播,大臣們對此事議論紛紛,觀點各異,朝堂內外仿佛炸開了鍋。
在一次退朝后的閑暇時刻,幾位大臣聚在了一起。
“這‘二圣臨朝’簡直是荒唐!從古至今,哪有女子在朝堂上與皇帝并肩論政的?”一位滿臉嚴肅的大臣首先發聲,他的語氣中充滿了憤怒和不滿。這位大臣姓李,是朝廷中的一位老臣,向來以恪守祖制、維護禮教為己任。他瞪大了眼睛,目光中滿是對這一新局面的抗拒。
“李大人,話不能這么說。皇后娘娘在處理政務時展現出的智慧和決斷,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另一位較為年輕的大臣反駁道。這位年輕的大臣姓張,初入朝堂不久,但思維較為開放,能夠看到武媚娘在政務處理中的出色表現。
“哼!女子就該安守內宅,相夫教子。如今干預朝政,成何體統?這不是擾亂朝綱嗎?”李大人情緒激動,雙手不停地揮舞著,仿佛想要將這不合理的現象驅趕出去。
“可如今陛下龍體欠安,皇后娘娘協助處理政務,也使得國家得以正常運轉,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年輕的張大人據理力爭,他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卻充滿了堅定。
這時,一位一直沉默不語的老臣緩緩開口:“此事關乎祖宗禮法,不可輕易定論。但皇后娘娘的權力日益增大,確實令人擔憂。”這位老臣姓王,在朝中頗有威望,他的話讓在場的大臣們都陷入了沉思。
“王大人所言極是。長此以往,恐怕會引發宮廷爭斗,禍及國家。”旁邊一位大臣附和道。這位大臣姓劉,一直以來都謹小慎微,對任何可能威脅到朝廷穩定的因素都充滿警惕。
“我看未必。皇后娘娘英明睿智,若能輔佐陛下成就一番偉業,也是大唐之福。”又有一位大臣表達了不同的看法。這位大臣姓趙,他更注重實際的政績和國家的發展,對武媚娘的能力持有一定的認可態度。
“你們莫要忘了,牝雞司晨,絕非吉兆!”李大人提高了音量,堅決反對。他的臉色漲得通紅,額頭上的青筋也暴起。
“但如今局勢已定,我們當務之急是如何在這新的朝局中為國家謀求出路。”年輕的張大人試圖將話題引向更實際的方向。他認為一味地爭論對錯已經沒有意義,更重要的是找到應對當前局面的方法。
“出路?這‘二圣臨朝’已讓朝廷人心惶惶,各方勢力蠢蠢欲動,談何出路!”李大人重重地甩了甩衣袖,顯得極為惱怒。
在另一邊的角落里,幾位大臣也在低聲討論。
“我覺得我們應當順應時勢,支持皇后娘娘。畢竟她的一些政策確實對百姓有利。”一位大臣說道。這位大臣姓陳,他更關注民生問題,認為只要政策能夠造福百姓,就值得支持。
“不可!我們身為臣子,應當堅守祖宗之法,維護朝綱的正統。”另一位大臣堅決反對。這位大臣姓吳,是一位傳統的保守派,對任何違背祖制的行為都零容忍。
“可若一味反對,惹惱了皇后娘娘和陛下,我們恐怕自身難保。”有人擔憂地說。
“那也不能為了自身安危而不顧禮法和大義!”
與此同時,在大臣們的府邸中,家人們也在談論著這件事。
一位大臣的夫人對丈夫說:“老爺,這朝堂之事變化莫測,您可要小心應對啊。”
大臣皺著眉頭回答:“夫人放心,我自會權衡利弊。但此事關系重大,稍有不慎,便會牽連家族。”
在書房中,一位大臣的兒子對父親說:“父親,我認為皇后娘娘有能力治理國家,我們不應過分拘泥于舊制。”
大臣呵斥道:“小兒無知!此事豈容你隨意評判。”
而在宮廷的角落里,幾位太監也在悄悄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