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宮廷的風云變幻中,局勢愈發緊張詭譎,猶如一張越收越緊的網。李顯在與武媚娘的權力爭斗中節節敗退,逐漸失勢,而武媚娘則如同一只伺機而動的猛鷹,看準時機,準備給予李顯致命一擊。
一個陰霾密布的日子,鉛灰色的云層沉甸甸地壓在皇宮上方,仿佛預示著一場暴風雨的來臨。皇宮內彌漫著令人窒息的壓抑氣氛,每一塊磚石、每一根廊柱似乎都在這凝重的氛圍中微微顫抖。武媚娘端坐在朝堂的龍椅之上,她身著華麗的鳳袍,頭戴璀璨的金冠,面容冷峻如霜,目光犀利而堅定。大臣們戰戰兢兢地分立兩側,他們低垂著頭,眼神中透露出不安和恐懼,心中都隱隱感覺到今日將有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
武媚娘微微抬起下巴,掃視了一眼噤若寒蟬的群臣,然后緩緩開口,聲音冰冷而威嚴,仿佛從幽深的山谷中傳來:“李顯,身為皇帝,肩負著天下蒼生的厚望,理應勤勉政事,仁厚愛民。然而他卻德不配位,治國無方,致使朝綱混亂,民不聊生。今念及母子之情,曾多次容忍,期望其能迷途知返,改過自新。然其非但不知悔改,反而妄圖篡權,結黨營私,肆意妄為,禍亂宮廷。而為了大唐江山社稷的千秋萬代,為了天下黎民百姓的安居樂業,不得不做出這痛心疾首之決定。”
群臣聞言,一片嘩然,他們雖早已料到武媚娘對李顯的不滿已非一日,但未曾想到竟會決絕到要將其廢黜的地步。瞬間,朝堂上仿佛被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掀起了驚濤駭浪般的震動。有的大臣面露驚恐,額頭上冷汗涔涔,他們深知這一決定將引發的巨大動蕩;有的則暗自竊喜,心中盤算著如何在這新的局勢中謀取利益;更多的是不知所措,呆呆地站在原地,腦海中一片空白。
李顯在自己的宮殿中初聞這一消息時,如遭五雷轟頂,整個人瞬間癱倒在地,面如死灰。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絕望和難以置信,嘴唇顫抖著,口中喃喃自語:“不可能,這不可能……母親怎會如此絕情?”他回想起自己曾經的雄心壯志,那些試圖擺脫母親控制、一展抱負的夢想,如今都在這殘酷的現實面前破碎成灰。他感到自己如同墜入了無底的深淵,黑暗無邊,寒冷刺骨。
而在宮廷之外,這一如同驚雷般的消息迅速傳遍京城的每一個角落。繁華的大街小巷瞬間陷入了一片混亂,百姓們震驚不已,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人為李顯感到惋惜,認為他或許是被奸人所陷害,成為了宮廷斗爭的犧牲品;有人則認為武媚娘此舉是為了整頓朝綱,撥亂反正,拯救大唐于水火之中。各種猜測和傳言如雪花般紛飛,讓整個京城都沉浸在緊張和不安的氛圍之中。
一些忠誠于李顯的大臣們,懷著對舊主的情誼和對正義的堅守,紛紛奮筆疾書,上書朝廷,試圖為李顯求情。他們在奏折中言辭懇切,歷數李顯的優點和曾經的努力,希望武媚娘能夠收回成命。但武媚娘心意已決,對于這些求情之奏一律嚴詞駁回,不留絲毫余地。對于那些言辭激烈、據理力爭的大臣,她更是毫不留情地加以懲處,輕則貶官流放,重則下獄問罪,以殺雞儆猴,威懾群臣。
武媚娘的親信們則趁機落井下石,紛紛在朝堂上指責李顯的種種過錯,夸大其詞,無中生有。他們將李顯的每一個決策都解讀為錯誤和愚蠢,將他的每一次努力都描繪為別有用心。這些人的讒言如同一把把鋒利的匕首,一次次地刺痛著李顯的尊嚴和聲譽,以顯示武媚娘廢黜他的正確性和必要性。
在李顯的宮殿中,往日的繁華和熱鬧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凄涼景象。宮女太監們神色慌張,如驚弓之鳥,不知未來何去何從。他們匆忙地收拾著行李,眼中充滿了迷茫和恐懼。李顯的妻子韋后淚流滿面,緊緊抱住李顯,頭發凌亂,妝容哭花。她哭訴著命運的不公,詛咒著武媚娘的無情,但這一切都無法改變眼前的殘酷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