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月前,任誰來看,他都是一個朝氣蓬勃的俊朗少年。
然而現(xiàn)在來看,除卻俊朗,劉奕宸又帶了一些成熟的書卷氣。
這不禁讓人想到一句古話,腹有詩書氣自華。
劉奕宸在這短短的五個月內(nèi),雖然沒有讀那么多的書,但是卻行了萬里路。
俗語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況且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有劉邦這個魂形百科為他進(jìn)行全方位的科普。
從人物到事件,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升斗小民,劉奕宸在老祖宗的講解中常常恍惚,仿佛自己真實地置身于那些時代。
他曾震驚于帝王的無情(權(quán)力的斗爭),亦曾感念于黔首的勤勉(饑餓線上的掙扎);
他曾贊嘆于工匠的巧思(精美絕倫的古代手工藝),亦曾詫異于商路的曲折(重利輕離與對權(quán)力的渴望);
他曾緬懷于詩人的浪漫(壯志難酬仍不改豪邁),亦曾向往于俠客的瀟灑(窮困潦倒的最優(yōu)選擇);
他曾欽佩于文人的抱負(fù)(致君堯舜的初心),亦曾飛思于將軍的志向(封狼居胥的野望)。
……
還不止于這些!
周公可以為了流言恐懼,王莽可以為了志向謙卑;
劉詢可以留下故劍情深,朱買臣可以去馬前潑水;
繼續(xù)閱讀
蘇武可以牧羊一十九年,李陵卻已然是披發(fā)左衽;
諸葛孔明能夠六出祁山,司馬仲達(dá)卻在指水為誓;
岳武穆高喝直搗黃龍府,秦會之低吟罪過莫須有。
……
劉邦告訴劉奕宸,從古至今,社會生產(chǎn)力在變革,社會關(guān)系在變革,但是人的復(fù)雜性始終沒有變。
經(jīng)過五個月以來的諄諄教導(dǎo),劉奕宸的世界觀實現(xiàn)了質(zhì)的飛躍。
但是劉奕宸的價值觀卻始終沒有動搖。
具體的表現(xiàn)是,他不會苛求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崇高的道德標(biāo)兵,但是不允許自己的靈魂在午夜夢回時被良心拷問。
對于劉奕宸這樣的想法,劉邦很是欣慰。
畢竟從始至終,劉邦從來沒有指望著劉奕宸成為一個能夠改變世界的人。
他只是希望,這個陪著他走完這個世界上最后一程的后輩少年,以后能夠善始善終,這便足矣!
然而這需要已經(jīng)被神識改造的能力非“凡”的劉奕宸能夠獲得與能力相匹配的人生閱歷。
否則的話,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劉奕宸的能力對于他自己來說將是禍非福!
劉邦不得已,只能選擇提前催熟了。
劉奕宸這傻小子還真以為堂堂的漢太祖高皇帝會展現(xiàn)出婦人之態(tài),對這片土地戀戀不舍……
兩千多年了,看多少是多啊……朕馬上就要去開新地圖了!
華娛:我能夢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