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營這種級別已經是軍事高官了,基本上是絕大多數軍人一輩子的夢想。
在營之上王弋設立了團,五營為一團。團的指揮官就是各種將軍了,將軍之下有副將、裨將等等各司其職。由于團一級就已經是可以正面戰場的主力軍隊了,無論統兵還是后勤需要的人都非常多。
團再上面就是軍,王弋設立的五軍將由若干個團組成,每個軍的職能不同,人數自然也就不同。
不僅如此,王弋還提出了軍銜做為另外一種榮譽條件。很多人因為上不了正面戰場同時又服役了很多年,沒有機會獲得軍功會讓這些老卒們非常尷尬,王弋不想寒了麾下士卒的心。畢竟他不是曹老板,沒有那么多同族幫他統率軍事力量,忠誠是需要相互維持的。
王弋其實還考慮過軍功章這種東西,哪知劉曄先他一步提了出來,可惜這個主意并沒有得到通過。
理由也很簡單,王弋其實以前頒布過類似于軍功章的東西,那就是射聲營獨有的三棱軍刺。三棱軍刺難以仿造,倒是很適合成為功勛的彰顯標識。
但是三棱軍刺同樣難以制造,做為尚武的漢人,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軍功是神圣的,是無可替代的。以王弋的性格,他難免會給有功勛的將士一些優待,若是貿然用一般的東西制作軍功章,被心懷叵測的人防制出來,那簡直就是一種褻瀆。
也就是說這個主意是好的,可惜現在不能實行。
中央部分的軍務到此也就差不多了,正規軍王弋覺得他弄出來五軍已經非常多了,剩下的便是地方軍和邊軍。
這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一時間眾人都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見。
最終還是荀攸挑的頭,才讓氣氛再次活躍起來,可是討論的時候依舊謹小慎微,因為這里面涉及到了一個王弋不爽了很久的問題——地方官。
說實話,王弋對大漢的地方官基本上已經沒什么耐性了,特別是刺史、太守和一州治府的縣令這三個。
這三人的職權有著非常嚴重的重合,大漢想的非常好,一州治府是關鍵所在,三人在一個地方辦公能夠互相制衡。
可是大漢應該沒考慮到爭權這個問題,這三個人在一起可是真熱鬧,太守咬刺史、刺史咬縣令、縣令咬太守,時而三人分開各咬各的,時而三個人在一起互相咬,時而拉幫結派進行混戰。那場面漂亮的,簡直絕了。
大漢的縣令可不是什么九品芝麻官,什么一州刺史、一郡太守的,只要上面有人,他一封奏折都能搞得中樞不得安寧。
各郡之間也不消停,治府的縣令和太守都有默契,王弋這么大一片家業,就沒見過哪個太守和縣令關系好的,見面不互相吐口水都算和諧了。
這種事誰敢提?地方各個官職和中央幾乎都有聯系,沒有自家子侄還有個親朋好友呢,以后再因為這種事絕交了不值當。
然而王弋的心意已決,不可能不談。看著王弋越來越黑的臉色,孫福輕輕踢了踢放空思想的郭嘉,示意是他該出頭的時候了。
郭嘉的政治敏感度確實一般,可不代表他不懂這些。他也沒慣著毛病,直接提出了五條意見。
第一,刺史、太守、縣令這些人的職能必須劃分清楚,而且只能有治理民生的權力,維護治安交給縣尉,平定事端交給當地的駐守將軍。
第二,駐守將軍的管轄范圍包括了守城士卒在內的所有士卒,由治府鄴城直接派遣中樞留任的將領擔當,并且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調換。
第三,地方將軍不可參與任何當地政事,不可在當地有任何房產,若無理由不可離開軍營一步。
第四,邊軍百戶及以上的官職若無特殊情況必須由中樞直接任命,邊郡實行軍隊管制,太守擁有邊郡所有軍政的決策權。
第五,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