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斗三升米粒黃金的故事,玄奘讀過異界前世中的西游,自然是聽說過的。
當取經團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達靈山大雷音寺,向佛祖如來求取真經時,卻遇阿難迦葉二僧索要人事財物。
聲稱若無財帛奉上,便要叫取經團隊空手而歸。
一番拉扯,還搞了一出無字白本的鬧劇后,事情被推回到了如來佛祖面前。
而佛祖正是在此時,講出了這個三斗三升米粒黃金的故事。
大意就是說,有靈山僧人去舍衛國趙長者家中,為他誦經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結果卻只換來了三斗三升米粒黃金。
佛祖直言,換到的財物太少。
若長此以往,日后靈山上的佛祖菩薩,都得忍饑受凍沒錢使用。
異界前世看到這里時,玄奘就心想。
如果那佛祖與諸佛菩薩所著的大乘三藏中,寫的是教人安身立命,掙錢養家糊口的本事。
那么也許,還是頗有閱讀價值的。
但如果里面寫的是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導眾生向善,能行慈悲之道的佛經佛法。
嗯,那就有點披著羊皮、不倫不類了。
不過玄奘卻是從未想過,這三斗三升金米粒的故事,還能和金蟬子扯上關系,甚至還是他遭到佛祖降罪處罰的原因。
在觀音菩薩所述的故事中,去往舍衛國趙長者家中誦經的,并非故事里的“眾比丘”,而是阿難迦葉兩位佛祖侍從。
他們去誦經,而后攜三斗三升金米粒而回的故事,與玄奘所知流程并無太大差異。
但不同的是,佛祖訓誡二僧賤賣佛法后,平日里幾乎很少離開靈山的金蟬子,卻介入了這件事。
事后,他去往舍衛國趙長者家調查。
這一查竟發現,那趙長者一家人已經全部凍餓而死,死后尸身腹大如鼓,里面裝的全是細碎泥土。
原來,那一家人雖然篤信佛法,日夜不忘行善積德、虔誠誦經禮佛,但生活卻過得并不算特別富裕。
為請靈山圣僧來家中誦經,趙長者賣掉了九成以上的田產,耗盡了幾代人積累下來的財富,這才終于湊出了三斗米粒黃金。
但阿難、迦葉仍覺不夠。
他們要求趙長者必須湊齊三三之數,寓意身業、口業、意業,三三修行圓滿,方可為其誦經度難。
否則,即使是無緣聆聽佛門真意,那三斗黃金也將先歸靈山。
佛祖侍從最善言辭,舌燦金蓮、半勸半嚇,趙長者自然不敢違抗。
只能悉數變賣家中資產,再將一個女兒賣去青樓煙花之地,這才勉強湊足了最后的三升金米粒。
所以,那趙長者一家人的結局,也就并無意外了。
知曉其中因果后,金蟬子枯坐于舍衛國街邊,破敗的石階之上,任憑風吹雨淋,整整三日不言不語。
第四天日出時起身,獨自一人去往靈山無盡法堂,一連重傷多位守寶羅漢,將當日的那三斗三升金米粒全部搶走。
在發現趙長者家中,那位被賣進青樓底層的女兒,半年前也因不堪受辱自盡而死后。
他便將這三斗三升金米粒,分發給了舍衛國最底層的貧困百姓。
了結此事,金蟬子又一言不發的前往藏經院,也不由分說,直接出手毀去了阿難迦葉二僧的金身軀殼。
正要叫那二人魂飛魄散之際,如來佛祖現身而出。
佛說阿難迦葉之舉雖不近人情,但卻也是在為我佛門立身立教,長盛不衰而奔波勞苦,當罪不至死。
金蟬子卻言,弟子愚鈍,但也懂得算數加減。
趙長者一家三世同堂,八個活人,而阿難迦葉不過兩條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