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黎明葬師別故地,晨起頂缸僧遠行】
在發(fā)現(xiàn)面前的觀音菩薩,其實比預(yù)料中更通情達理之后,玄奘心里其實是有幾分竊喜的。
看過西游故事的人都知道,觀音菩薩是誰?
她可是未來整個西行項目的總負責人。
頂頭上司關(guān)愛下屬、賢明豁達,遇到這樣的好事,還不趕快順桿爬?
玄奘自己的心里清楚,未來和以如來為首的西方佛門鬧翻,肯定是早晚的事。
菩薩雖然信仰虔誠,但在金蟬子遭貶的事上,似乎又與如來所代表的西天靈山方面,有著不同的意見。
這就給了玄奘可乘之機。
于是他首先拋出了“同為局中人”的觀點,試圖在心理上,將菩薩從靈山那邊,拉到自己這一方。
同時,表面上感謝佛祖設(shè)局施恩,實則將佛門背后那種冰冷的邏輯展示出來。
如果菩薩真的只是因虔誠被蒙蔽,實際上未與靈山上的陰謀同流合污,那么她應(yīng)該多少能察覺到一點不對勁。
玄奘能看出來,觀音菩薩對如來佛祖十分信服。
直接表達對佛門的不滿,甚至透露金蟬子九世輪回的真相,絕非明智之舉。
一個不慎,有可能會導致觀音菩薩也陷入險境,落入類似當年金蟬子的困境之中。
循循善誘,首先種下一顆懷疑的種子,以待日后便可。
當然,玄奘也提前考慮到了另一種情況。
佛門虛偽,菩薩也可能只是在自己面前演戲,偽裝出一副看似持不同意見的樣子,實則是在測試自己對佛門的忠誠度。
那么玄奘也有自信,他剛才的一番發(fā)言,應(yīng)該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菩薩對自己的懷疑和戒備。
從穩(wěn)妥和自保的角度出發(fā),玄奘覺得這就是他當前能想到的,最好的應(yīng)對方式了。
若觀音菩薩只是受到欺瞞,尚未認清靈山佛祖的真面目。
那么未來,隨著玄奘的西行之路,越來越偏離佛祖希望看到的情形。
而菩薩作為“總負責人”,承擔的風險也將會越來越大。
能事先心里有所懷疑、行動上有所準備,日后看到他們的真面目后,或許從佛祖的算計中生還的幾率,也能更多一分。
從觀音菩薩的反應(yīng)來看,玄奘覺得,他想要達到的效果應(yīng)該都達到了。
但玄奘沒有想到的是,他在藏經(jīng)閣中睡了一覺,身邊多了一根黃竹、少了一串佛珠。
而少了的那串佛珠,竟然會經(jīng)由觀音菩薩之手,交還到自己這里。
在接過手串后,玄奘在第一時間睜開金蟬天目,仔細將之觀察了一番。
在確定手串內(nèi),并沒有任何法力波動存在,仍舊只是一串平凡普通的佛珠后,玄奘心底才長舒了一口氣。
萬一西天靈山的那位,在佛珠里下了某種有竊聽功能的禁制。
那后果,真的是不堪設(shè)想。
玄奘剛剛將自己的手串收起,接著便聽觀音菩薩提醒道。
“此行我領(lǐng)佛祖法旨,專為你而來。依照佛祖的要求,我本該直接出手封了你的天眼,抹去你近日來的所有記憶,讓一切重歸正軌。
我雖能幫你保密一時,但你若是不夠謹慎,使用的太過頻繁被有心人注意到,讓佛祖知曉了,到時我也幫不了你。”
玄奘立刻雙手合十,隱去金蟬天目后,忙不迭的點頭道。
“多謝菩薩提醒,弟子日后一定謹慎使用。”
“如果你想要感謝的話,那就感謝你的法明師傅吧,他的決心讓我改變了主意。”
菩薩搖頭,并未接受玄奘的施禮。
而玄奘則有些不敢置信的發(fā)現(xiàn),菩薩眼底,竟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