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吧,大圣就在那邊等著你呢。”
幾乎是在整個仙猿鎮居民的圍觀下,玄奘聽著陰婆婆的介紹,
穿過小半個古色古香的鎮子,一直來到山腳下。
順著老婆婆手指的方向看去,玄奘果然看到了一座小廟。
青磚陶瓦,廟后還有一處院落緊鄰著山體,樣式就和常見的城隍廟、土地廟差不多。
平凡而簡單,融入在這座平靜的小鎮之中,毫無突兀感。
玄奘的異界前世,自然聽說過那個晉太元中,武陵人桃花源記的故事。
故事中,有避秦時戰亂者,隱居避世于桃源深處,百年來與世隔絕,自得其樂。
卻不料來到這里,倒是有機會親眼見到了另一個“桃源之所”,五行山下的仙猿鎮。
阡陌交通、平凡古樸。
生活在這里的人,還有隱藏身份化作人形,與人類一同勞作,春耕秋收、四時安度的妖物。
似乎都在某種默契之下,彼此合作,維系著仙猿鎮的寧靜。
很奇妙的感覺。
玄奘雙手合十,向陰婆婆道謝后,轉身邁入這仙猿廟內。
廟內空間雖不大,但卻格外干凈整潔。
中央,一尊半人高的石刻猿猴像,赫然入目。
沒有半點齊天大圣的威嚴感,反倒如同山間的尋常猴屬般,多了幾分憨態可掬的親切感。
猿猴像前,香案燭臺上不放貢品,只有香爐。
臺下擺著幾個藤編蒲團。
左右兩邊,支撐屋頂的紅漆圓木立柱上,題寫著一副頗有深意的對聯。
左書,凡事莫跪猿仙,遇難先思勤勉。
右書,相聚即是緣來,分別枉生隙嫌。
陰婆婆說,這兩句話都是五行山下的仙猿,親口告訴他們的。
看了上聯,玄奘倒是頗覺認同。
求仙問卜,不如自己做主。
念佛誦經,不如本事在身。
聽起來,真是滿滿的孫大圣之風采。
而下聯從表面上來看,表達的卻是一種比較開放的態度。
一者是說給這鎮上,為避戰亂,來自不同家鄉的居民們聽。
勸他們相聚在此,就應攜手合作,彼此間不該因為多余的分別心,制造嫌隙和沖突。
二者也是說給所有外來者,例如攜帶貨物商品來此買賣的商販,大意也相同。
來時的一路上,獵戶劉伯欽介紹說,似乎就是因為仙猿的這句話,鎮子才逐漸開放,允許外人入內交易買賣的。
不過,在知曉了這座仙猿鎮,實際上乃是一座人族與妖族混居的小鎮后。
玄奘卻從這下聯中,品出了更深一層的意思。
難道說,猴哥真正想要表達的,是希望雙方最后能和睦相處。
不要因為人族與妖族之間的差異,彼此之間生出嫌隙敵意?
但這些涉及人族、妖族,倡導放下爭端,攜手合作的思想。
真的是五百年前,號稱“帝位輪流坐,今年到我家”的齊天大圣,會去思考的事情嗎?
玄奘突然間就有種感覺,這座仙猿鎮內,除了猴哥外恐怕還有隱藏高手。
懷著更加謹慎的態度,玄奘繞過仙猿石猴像,轉到了小廟后院。
后院依山而建,一出門,玄奘立刻就注意到了他此行的目標。
被壓在山下石隙之中,只露出一顆金黃色、毛茸茸的猴頭。
以及一條不斷向玄奘揮手,同樣毛茸茸的胳膊。
“師傅!在這呢,朝下面看!對!就是我,就是我!這邊來,這邊來!”
那猴兒喊得急切,但玄奘卻并沒有立刻快步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