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猴子一樣,玄奘也控制著六根清凈竹,封閉了自己的五感。
僅留最后的“意根”運轉(zhuǎn)無礙,并且通過六根清凈竹的根須,與猴子連接在一起。
以“意”尋“心”。
上次是依靠金蟬大哥的幫助,這次,就得靠猴哥了。
壓下一絲絲焦躁,與一絲絲期待,玄奘終于緩緩平靜了下來。
失去了五感的世界,無天無地、無上無下。
四面八方都是一片漆黑,似乎突然間,置身于一片浩瀚無垠之中。
但似乎,又如同被困在了一處,極致狹窄,并且還在繼續(xù)向內(nèi)擠壓的黑匣內(nèi)。
而玄奘的意識,則在這片漆黑之中,時而感覺自己正在不斷膨脹,膨脹到能將四洲大陸囊括在內(nèi)。
時而又感覺,自己正在被無限壓縮。
微如須彌芥子,再也無法被任何存在注意到,只能在無盡的壓縮之中,一點點滑向永恒的死亡。
對于這種感覺,玄奘并不陌生。
平時借助六根清凈竹屏蔽雜念,輔助打坐入定,提升思維速度和睡眠質(zhì)量時。
玄奘就在循序漸進的,讓自己盡可能的熟悉,適應(yīng)這種或許會被其他人認為是,非??植赖母惺堋?
第一次用六根清凈竹封閉自己五感的時候,剛開始,玄奘的確還是有點小緊張的。
但稍微適應(yīng)兩次后,就感覺稀松平常了。
只不過這次,六根清凈竹的損傷已被完全修復(fù),對五感的封閉效果,幾乎接近百分之百。
這種置身于無邊黑暗之中,或是膨脹、或是壓抑的感覺,玄奘還是挺新鮮的。
不過,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平靜。
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因為,玄奘是六根清凈竹的主人。
雖然封閉了自己的五感,但只要念頭一動,他就能立刻恢復(fù)過來。
這種感覺更像是,在背后拴著一根繩子的情況之下,深入狹窄漆黑的地穴。
可以隨時順著“繩子”安全返回,自然不會過于擔(dān)心。
而此時,玄奘就是在這根“繩子”的保護下,不斷感應(yīng)他與猴子“意根”的聯(lián)系。
若是猴子感應(yīng)到了“方寸山”,那么玄奘便也能搭個順風(fēng)車,一同被帶入其中。
漸漸地,玄奘與那冥冥之中的感覺,越來越接近。
原本漆黑無垠的空間之中,逐漸開始浮現(xiàn)出一幕幕,模模糊糊的影像。
就好像是,隔著一層半透光的白色紗簾。
雖然看不太清,但是玄奘一見那道手搭涼棚,架云而行的身影,就已經(jīng)知道他是誰了。
“當年過海波難進,今日回來甚易行。別語叮嚀還在耳,何期頃刻見東溟。
孩兒們!你們家大王學(xué)藝有成,今日回來了!哈哈哈!”
光幕中的畫面雖然看不清,但那猴子的自言自語聲,玄奘卻聽得相當真切。
模糊的畫面中,猴子按落云頭,身影在群猴的簇擁之中迅速遠去,畫面轉(zhuǎn)為黯淡。
這……應(yīng)該是悟空修成神通后,返回花果山的那一幕。
玄奘暗自揣測,想必是此時,他與猴子“意根”的聯(lián)系正在增強。
所以,捎帶就看到了一些他的記憶。
那么與之相對的,玄奘也能猜到,此時猴子恐怕也正在經(jīng)歷著類似的事情。
想當初,玄奘夢入方寸山全靠金蟬引路。
那時,他與金蟬大哥共用同一軀殼十八年,彼此之間早已是心有靈犀。
此時若無法開放心扉,與猴子達成更高層次的默契。也就別想著同入方寸山了。
既然如此,玄奘索性將心態(tài)放平,繼續(xù)向前深入。
而后,一幕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