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道人注意到了這棵,焦黑老樹的反常。
玄奘就在他旁邊,自然也發現了此樹的不同尋常之處。
不過與通天道人的驚疑與困惑不同。
玄奘則是眼睛一亮,他顯然已經聯想起些什么了。
“小和尚,難道你知曉此樹,為何歷經天火重壓,卻能不倒不死?”
通天道人疑惑的看向玄奘。
似乎是想從他那雙眼發亮,緊盯枯焦老樹的視線中,讀出更多的信息。
然而,玄奘卻在此時雙手合十,面向枯焦老樹,恭敬行禮。
而后,反倒扯了一句佛門偈語,閉目嘆道。
“不可說,不可說……若是說出來,恐怕壞了道長的機緣,小僧可就百死莫贖了。”
留下這句話,玄奘見那通天道人,顯然是仍舊不肯罷休。
只能再補充道。
“道長先前曾說,太清圣人認為,是小僧幫助女媧娘娘解開了心結。
但在小僧看來,或許是女媧娘娘看清了自己的心結,所以才尋到了解開的方法。
如今機緣已至,若道長也能看清心結,小僧有幸親眼見證,也算是一份功德了。”
玄奘面對身前的焦黑枯樹,腳下,卻是主動退后了十幾步。
即使內心激動不已,但玄奘卻仍舊忍住了靠近的沖動。
他知道,毫無疑問……
菩提祖師,又一次出手相助了。
作為代表著一切眾生,囊括道祖、魔祖,甚至創世盤古本心的,某種超維存在。
菩提祖師出手相助的方式,往往看似合理,卻又實則在合理中透著不同尋常。
好像觸手可及。
但若不得其法,甚至可能連注意到的機會都沒有。
就像上次在五行山時。
如果玄奘沒有跑前跑后,在山上做了他能夠想到的所有布置,如果孫猴子心中仍有遲疑,沒能全力以赴。
那么最后,那棵潛藏在拇指峰上的菩提樹幼苗,就連生長起來的機會都沒有。
這次也是一樣。
如果通天圣人就只是暗中觀察,并不現身相見。
或者現身后,卻自持圣人身份。
與玄奘不深不淺的閑扯些場面話,或者隨口指點兩句,之后飄然而去。
那么這棵不知自何時起,便出現在此處的枯焦老樹。
無論是通天圣人還是玄奘自己,都是絕對注意不到的。
而這正是,玄妙之所在。
唯有修行求道者,自愿問詢本心所在時,本心給予他的暗示與指點,才有可能會被注意到。
若是修行求道者,只愿尋求神通術法,攫取資源提升實力,完全不去顧及其他。
那么無論他自己的本心,努力給出多少暗示和提醒。
他都會聽之不聞、視若無睹,只信眼前表象,一條路走到黑。
思之及此,仿若福至心靈一般。
玄奘忽而自言自語著,低聲笑嘆道。
“難!難!難!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閑。不遇至人傳妙訣,空言口困舌頭干……”
嘆后,抬頭再看向這棵枯焦老樹時。
玄奘眼中,已經沒了片刻之前的興奮與渴望。
的確,玄奘與猴子一樣,都想要盡可能的抓住機會。
再訪靈臺方寸山,再見須菩提祖師。
但自從不久前,他剛剛試圖兵行險棋、投機取巧,借用六根清凈竹之便,強行探索本心。
結果卻被現實打臉,一頭扎進了反派老巢中,直接見到了滅世黑蓮。
不僅差點害死自己,還險些將猴子也拖入危境。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