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這個結論似乎沒有意義。
因為根據(jù)規(guī)則,選項一共只有兩個,也就是60和64。對于林朔而言,因為他能確認自己這邊一共看到了36把鐮刀,所以復制體能看到的鐮刀數(shù)只可能是24或28,所以從“0”開始向上算起似乎是作無用功。
可是,在當前這種情景下,這是唯一可以作出的推理。60和64本來就是二選一,要想解決這個困境就只能從基礎的0不斷向上加碼,而非再制造一個24和28的二選一,否則兩邊只能不斷否定,過程中無法傳達任何信息,從而陷入踢皮球的死循環(huán)。
顯然,這種做法是愚蠢且沒有意義的——表面看像是走捷徑,實則這種捷徑不過是空中樓閣。
身下,巖漿的熾熱感逐漸開始明顯,雖然還沒到受不了的程度,卻已能充分感受到下方的溫度。
整個空間的空氣都開始變得燥熱,而身旁各種腳手架刑具同樣毫不留情地對他的身體進行作業(yè),鉆心的疼痛無時無刻不在刺激著他的神經。
換做是一般人,這時候可能已經臨近崩潰邊緣。
但他沒有,因為通過剛才這番推理,他逐漸摸透了這個游戲的核心邏輯點。
臉色因為疼痛而充血通紅,他用顫抖的聲線說道:“放棄回答。”
于是,球被再度拋給了復制體。
既然復制體與自己是一心同體的存在,想必他能讀懂自己的意思......
現(xiàn)在,相信自己。
上輪,從自己放棄回答后一直到下次提問開始,中間經過的時間應該不止五分鐘,說明另一邊在得到自己給出的回答后也在思考,時間因此有所損耗。
這回,不久后——
【第三輪提問開始】
【請問,現(xiàn)場一共有多少把鐮刀?】
這意味著,在第二輪中,自己的復制體幾乎是秒給回答,他同樣選擇了放棄。
由此可以看出,他很可能也已摸清了這里面的門道。
第一輪中,林朔得到了一條信息,也就是復制體至少看到了4把鐮刀。那么,對于第二輪的林朔而言,如果他看到的鐮刀數(shù)在57~60之間,已知對方至少看到了4把鐮刀,那么答案就只可能是64,因為就算是57+4=61>60。
可是,林朔仍然選擇放棄。而他第二輪放棄的事實告訴了復制體一個關鍵信息:林朔最多只能看到56把鐮刀。只有這個條件成立,他才無法根據(jù)現(xiàn)有信息給出準確答案。
在知道了這個信息的前提下,如果復制體這邊一共看到了4~7把鐮刀,因為知道林朔只能看到最多56把鐮刀,56+7=63<64,所以答案只可能是60。
但事實是,復制體仍然選擇放棄,這對于第三輪的林朔而言又能夠反推出新的信息:
復制體至少看到了8把鐮刀。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無法確定答案。
這個時候,后背的灼熱愈發(fā)明顯,開始感到口干舌燥。
“我放棄回答。”
他如此說道,將球踢給了復制體。
現(xiàn)在,他已經知道復制體至少看到了8把鐮刀,而復制體也知道他推理出了這點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看到的鐮刀數(shù)量在53~56之間,就一定能確定答案為64,但實際上他只能看到36把鐮刀,所以依舊無法鎖定答案。
——復制體對此同樣了然于心。
于是,通過一輪又一輪的放棄,雙方的信息逐漸同步。不光能夠根據(jù)對方的反饋推理出新的情報,同時還能站在對方的視角上清楚知曉對方目前手里所能掌握的信息。
至此,這個游戲便已經被解開大半。
剩下的,不過就是計算問題,以及對意志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