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做大,北方的慕容部開始提心吊膽,目前的情況是,石勒基本統一了北方,只剩下他慕容部和西涼張駿還有點勢力,看樣子也是早晚不等,石勒的雄心壯志大家都心知肚明,不統一華夏,他是不能罷休的。
慕容部左思右想,只能合縱抗趙,聯合東晉抗擊后趙,于是派使者送信給太尉陶侃,勸他起兵北伐,恢復晉室,慕容部也全力發兵,共同廓清中原,剪除后趙。
但是兵馬未動,慕容部內部就產生了分歧,慕容的僚屬宋該等人共同評議道:“慕容一族,處在邊陲一隅,抵抗叛軍石勒,建立功業,但是沒什么名頭,職位卑微,責任卻如此重大,沒有名頭就不能號召天下,不足以鎮攝華夏和胡夷,為了完成大業,應當上表東晉,請求官爵,以號令全軍!”
參軍韓恒對此言論不以為然,批駁說:“就沒聽說過這種事!功績未見,就要好處?目前咱們憂慮的應該是誠信、道義還不足以服眾,不應該憂慮名位高低。
齊桓公、晉文公那么偉大地人,有匡扶天下之功,人家也沒事先要求,天子加封來號令諸侯啊。
咱們還是來點實際的吧,修繕甲胄、鍛造兵器,除滅石勒,功成之后,九錫的禮遇自然就來了。這不比,舍個大臉求君主給恩寵,光榮些嗎!”
慕容廆一聽立刻就不高興了,俗話順情說好話,耿直討人嫌。
找個由頭將韓恒給打發出去任新昌令去也。
手下人一看,這就明白了,慕容廆是想封王了。
于是東夷校尉封抽等人立馬順承慕容廆的意思,寫疏文上奏到陶侃幕府,妙筆生花,一頓神吹。說到底一句話,請求封慕容為燕王,同時行大將軍事。
陶侃一看,這都哪跟哪啊?活還沒干呢,就要先預支報酬了?
但是他是道行之人,絕對不會惡語相向,言辭拒絕,而是語氣柔和的回信說:“功業成就必得加官進爵,古來如此。車騎將軍慕容廆,雖然還未能為朝廷摧毀石勒,但是朝廷已經看到了您的忠誠仁義,盡心盡力去做吧。
我覺得將軍所言也很有道理,現在我把將軍的疏文馬上稟報給圣上,同不同意,授官早晚,我說的也不算,應當由朝廷決定。”
這邊還沒出個結果之時,石勒卻派使前來東晉,以修盟國之好,反正石勒要是對誰修好,誰準沒好,他當年還管王浚叫爹呢,沒幾天就把王浚給逮住了,兒子做的很郁悶,石勒當著王浚的面摟著他老婆一頓上下其手,沒把王浚直接氣死當地。
如今又要和東晉修好,文臣武將無不咬牙切齒,成帝立刻下令把石勒送來的禮物殿前焚毀,以示勢不兩立的決心,這玩意兒也確實沒辦法修好,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兩個皇帝,一南一北怎么論啊?誰是大,誰做小?
而石勒的雄心壯志此時確實也受到了莫大打擊,不是他沒有能力,還是那個誰也跨不過去的問題,時間不允許了!
所以這次石勒修好確實是有特殊原因的,他漸感身體不適,也不過剛滿六十,就臥病不起。他也時常嘆息不止,知道天不假年,每每感嘆,自己沒有收復巴蜀和江左,將來后世之人能不能承認他是個真正的天受之人,在石勒彌留之際,慕容部傳來消息慕容廆先他一步,已經因病離世。
歲月的車輪終不會為了任何人而停留,石勒此后不久,終究病重迷離。
石虎封閉寢宮,一眾臣等不得靠近,只有左衛軍王安,負責宮廷安危,可以接近石勒,王安表情淡漠,無憂無喜,從不參與朝中爭斗,對石虎的話是唯命是從,石虎也就沒怎么防備于他。
這一日石勒突然病情輕了一些,他何等聰明,文武大臣,一個不見,兒子們也都控制在了石虎手中,知道后事要壞,石虎肯定得篡位,自己子孫不保,可是到了這個時候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