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趙王石祗見冉閔大敗而歸,頓時來了精神,派大將劉顯率兵七萬,反而去攻打鄴城,這兩家就是不肯安生,都挺能作的。
劉顯抵近,駐扎在明光宮,戰(zhàn)鼓震天,距鄴城不足二十三里。
魏國主新敗氣頹,冉閔聞聽?wèi)?zhàn)鼓齊鳴,旌旗招展,心一點不慌是不可能的,征召王泰前來和他商量對策。
王泰因為襄國之戰(zhàn)時,冉閔沒有采納自己的建議,非常氣憤,認為冉閔有勇無謀,難成大器,于是撂挑子不干了,又加襄國之時,身負重傷,便以傷勢嚴重為由,加以拒絕。
冉閔聽聞,知道他在鬧脾氣,親自前往探病,王泰仍然堅持說傷勢嚴重,難以起行。
冉閔內(nèi)心焦慮,同時十分憤怒,如今大兵壓境,怎么就不能團結(jié)一致,同仇敵愾呢?
他氣沖沖地返回王宮,當(dāng)然他此時的王宮和石虎依然不同,至少宮中美人基本都放回去了,他對周圍的人說:“巴蠻野奴,給臉不要臉,我難道還要指著你活命嗎!等我先殺群胡,然后再回來殺王泰。”
于是整頓兵馬,全部出城,迎擊劉顯。劉顯看到冉閔,如煞神一樣,一馬當(dāng)先奔自己而來,先就怯戰(zhàn)了,畢竟能在冉閔手下活命的并不多,趕緊呼喊放箭,奈何箭羽亂飛,也沒能擋住冉閔,冉閔坐下赤馬名叫朱龍,日行千里,是世間稀有的寶馬良駒,轉(zhuǎn)眼便飛馳到面前,冉閔也和陳安父子一樣,雙手兵器,左持雙刃矛,右執(zhí)鉤戟,此時狂風(fēng)大作,正吹向劉顯大軍,一時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兵士們都睜不開眼,冉閔順風(fēng)出擊,劉顯手中長矛瞬間被磕飛,赤手空拳之際,冉閔鉤戟又到,他驚呼一聲,抱住馬脖子,縱馬就跑。
魏軍隨后殺將過來,重創(chuàng)劉顯的軍隊,主帥都跑了,誰人不跑,于是丟盔卸甲,七萬大軍跑冒煙了,冉閔一直追殺到陽平,斬授三萬余級。也算報了襄陽之仇。
劉顯雖然暫時得脫,但是卻十分害怕,收拾殘軍敗勇,勉強駐扎下來。眼來冉閔大軍四面合圍,他是插翅難飛,下一場總攻開始,也就是他命喪之時,于是反復(fù)思量,好死不如賴活著。
他秘密使人去向冉閔請降,并以愿意殺掉石祗以表示自己的忠心。
冉閔其實也殺不動了,兵士疲勞,戰(zhàn)馬疲憊,于是順坡下驢,答應(yīng)了劉顯的請降,帶兵撤回。
此時有人從中挑事,報告說王泰想背叛他,歸附前秦苻健,也不知是真是假。
冉閔本來對王泰此次袖手旁觀,就心生恨意,料想即使不叛,以后也不可能真心助自己,留著這樣一員猛將在身邊終是禍患,于是借此密保因由,殺了王泰,還滅掉了他的三族。
至此,冉閔的左右手,李農(nóng)和王泰都被自己殺掉了。
由此可見,漢人想要出人頭地還真是挺費勁的,內(nèi)部之間的勾心斗角,互相拆臺,就像咒語一樣,刻在了骨子里,稍有起色,這種思想便出來興風(fēng)作浪,所以要想統(tǒng)一天下,平定四海,必須得有一個曠世英雄出現(xiàn)不可,這個人必得天下歸心,能夠服眾。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這個大英雄在哪里呢?西晉之后亂到現(xiàn)在,也沒有這樣一個人物出現(xiàn),出來的人不是壽術(shù)不長,就是后期昏聵,功敗垂成,功虧一簣!大浪淘沙就是這么洶涌,這么無情,中華大地還在不停地淘洗之中。
而此時的北方,在后趙崩塌以后又陷入了戰(zhàn)亂之中,石虎父子雖然殘暴,但是至少境內(nèi)安全,各行各業(yè)也都有聲有色,如今中原地區(qū)又入大亂,因此導(dǎo)致了饑荒遍野,瘟疫流行,百姓四處逃難,各奔東西,再也沒有人耕田種地了,于是饑荒更重,又到了人相食的地步。
冉閔一看紛亂如此,民不聊生,暫時罷兵息戰(zhàn),在他的統(tǒng)治地區(qū),也就是鄴城周邊,開始休養(yǎng)生息,他重用人才,訪問賢良,培植自己的親信,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