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丞相苻雄,也就是苻健的弟弟,暗中謀劃,請求秦王苻健稱帝。
苻健早有這個想法,可是還是怕天下人說三道四,苻雄道:“咱們依從漢朝、晉朝的舊制,也是有法可依的。而不必效仿石氏先稱天王后稱帝的做法,干嘛學他呢?”
苻健一想也對,學什么石虎呢?學漢晉之法,那才是正宗,隨即皇帝位,實行大赦。
以前的公全都晉升爵位為王。
苻雄等人又建議胡漢分治,天子胡漢兩族通管,但是單于則應當專門用來統治百蠻,種種措施、辦法,應該有專人管理方才妥當,不宜由天子親自掌管。
苻健便將治理百蠻的權力授予太子苻萇。
于此同時劉顯在襄國也稱了個帝,還想打打鄴城,弄弄冉閔,冉閔怒不可遏,一頓狂揍,這回整的徹底,給砍殺了,襄國也被冉閔拿下。
石虎還剩一個兒子,后趙汝陰王石琨,漂泊在外,想到東晉寬厚,率妻妾來降,他也是石虎最后的血脈了,東晉也不含糊,找你們老石家人還找不到呢,你們家欠著我兩晉多少血海深仇呢?立馬將其斬殺在建康街頭,于是石虎一門被徹底根絕。
石虎這門死的挺慘,他當年說石勒百年之后當無后人,石勒有沒有后代存世,暫且不論,他肯定是沒有了,除了兒子們互相殺,他自己殺,大家一起殺,殺了個干干凈凈,這在哪個帝王之家都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現在不時有人站出來說是石勒的后人,并言之鑿鑿,拿出了很多佐證,真假難辨,但是從來沒聽說誰站出來說:“我是石虎的后人!”就像姓秦的都拒絕說自己是秦檜的后人一樣。
卻說東晉,經過桓溫一鬧,北伐必須被提上日程,桓溫只是暫時罷兵,誰知道他哪天又興風作浪,于是殷浩上書請求北伐,北上許昌、洛陽,建功立業,壓制桓溫。
穆帝復詔同意,殷浩不去,若讓桓溫去了,那可壞醋了。
殷浩任命安西將軍謝尚和北中郎將荀羨,兩人為督統,先行進軍,駐扎壽春。
誰知道活還沒開干,內部先亂了起來,殷浩第一腳就踩進了泥潭。
謝尚沒能撫慰手下將領張遇,張遇也是個暴脾氣,憤怒到反叛,先占領了許昌,并派他的將領上官恩,迅速占據了洛陽,張遇本為當世猛將,可惜東晉竟不能用,張遇向前秦苻健稱降,苻健大為開心,遂任命張遇為征東大將軍、兼任豫州牧。
殷浩的軍隊因此無法前進,把他愁的焦頭爛額。
沒想到姚襄這時自己投奔而來,也算有個小收獲。
原來姚弋仲病重身亡,臨死之前,囑咐自己的四十二個兒子,歸附東晉,守住人臣的氣節,姚襄怕出變故,秘不發喪,率兵南下,一路過關斬將,打下不少兵鎮,兵至滎陽,才為父發喪,全軍著孝。
此時前秦正在經略長安,聽聞姚弋仲已死,那哪能放走姚襄,兩軍終于不期而遇,結果姚襄不敵,戰馬中流箭而死。
姚襄的弟弟姚萇,把坐騎讓給哥哥,讓他先行逃命。
姚襄不肯,道:“坐騎給了我,你自己如何脫身?”
姚萇說:“只要兄長平安,那幫小子就不敢傷害我!你先走吧!”說完手持兵刃接著和前秦大軍混戰。
恰好這時援兵到達,將兄弟幾人救了出來。姚襄手下將領尹赤投奔前秦,前秦厚待尹赤,任命他為并州刺史,鎮守蒲阪。
姚襄暫時擺脫前秦,率眾歸附東晉,并把他的五個弟弟送去建康作為人質,反正姚襄弟弟也多,不差這五個六個的。
東晉朝廷詔令姚襄駐守譙城。
姚襄雖然出身羌族,但是從小漢化的極為透徹,那也是雄武冠世之人,單人匹馬渡過淮河,到壽春去見謝尚。
姚襄羽扇綸巾,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