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有這么一個人,跟反水小能手徐龕類似,這人叫呂護,原來是武悼天王冉閔的手下,也是一員猛將,冉閔死后,他徹底找不到方向了,結果開啟了眼花繚亂地叛與降的道路,是這樣這樣一個過程:后趙—冉魏—東晉—后趙—前燕,短短十二年內,他先后叛降了六次,可見他內心得多亂套。
東晉的滎陽守官高昌死了以后,當時為前燕河內太守的呂護把高昌的部眾給兼并了,可能是怕東晉報復,又或者還是心懷晉室,于是遣使到東晉,說:“我今天又投降了!”
東晉一看鞭長莫及,也就來了個順水推舟,拜他為冀州刺史,自己折騰去吧。
呂護突然雄心大起,興漢人之志,滅胡夷之勢,想要帶領晉兵襲擊鄴城,要一鼓作氣滅了前燕!
慕容恪一看,又來活了,親自率領精兵五萬討伐呂護。
冠軍將軍皇甫真是慕容恪的忠實粉絲,也領著他的老弱殘兵,萬余人,一起討之。
前燕兵臨野王城,呂護一看,這怎么搞的,我還沒打你,你怎么打我來了,我就是說說,不當真的!
這時說別的也沒用了,只能嬰城自守。燕軍馬蹄聲聲,錦旗蔽日,護軍將軍傅顏哈哈大笑道:“取此城如探囊取物也!定要把呂護這無恥之徒的腦袋擰下來!”
請求立刻發兵急攻呂護,打完回家,省得人吃馬嚼浪費軍資。
慕容恪笑道:“呂護老賊幾叛幾降,經變多矣,還是有些殺場經驗的,你看看他的環城守備,不可謂不精,猝攻之下,我方士卒會死傷慘重。一時攻他不下,反倒自取困辱。
依我看,呂護內無蓄積,外無救援,就是死城一座,此戰仍然屬于十圍五攻之例,我方只需深溝高壘,困而守之,同時休兵養士,豈不甚好?”
傅顏拍拍手道:“殿下真是運籌帷幄,我等草率了。”
慕容恪道:“咱們也不能閑著,想盡辦法離間其黨,不時佯攻一下,疲其軍士,讓他們日夜難安,不過百天,此城必下,何苦以士卒血肉之軀,以求旦夕之功也!”
眾將官聽令,筑長圍以守之。
東晉怎么沒派人來救援呢?東晉忙不過來啊,361年5月份,東晉穆帝司馬聃又病倒了,年僅19歲,還沒有子嗣呢,沒多久,一命嗚呼,逝世于顯陽殿。
穆帝兩歲登基,在位16年又234天,這期間東晉朝廷多次北伐,桓溫、褚裒(póu)、殷浩,輪番出場,消滅了在四川割據的成漢政權,收復洛陽。拿回了玉璽。也算是有不錯的政績。
這一時期,東晉朝廷內部相對安定,士族名士生活自在閑適,穆帝人還是不錯的,性情穩定,為人至孝,量才識人,頗有見底,平衡朝局也很有自己的一套路子,可惜就是死得太早了,剛親政就沒了。東晉沒別的毛病,就是廢皇帝。
穆帝死后被葬于永平陵,謚號穆皇帝,廟號孝宗。
由于司馬聃并無子嗣,此后由其堂兄瑯琊王司馬丕繼位,司馬丕是晉成帝司馬衍的長子,也就是穆帝的堂兄。
你就說家里發生這么大的事情,哪有精力管呂護啊,野王城被包圍幾個月后,呂護實在坐不住了,城中無糧,軍心動搖,于是他派將張興主動出城攻打燕軍,傅顏正等著呢,手都刺撓死了,一馬直出,陣斬張興。
城中兵士將領一看,臉都綠了,于是情況日益危急。
慕容恪的小迷弟皇甫真一看呂護山窮水盡,便知他要突圍,告誡手下的部將們說:“呂護要逃啊!他肯定得選一個薄弱環節突圍!”
兵士們問:“那他會選哪里呢?”
皇甫真苦笑著說:“我們這里唄,咱們的士兵大多羸弱,武器配置也不夠精良,他非從我們這里走不可,應該多加防備。”
皇甫真害怕走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