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金蟬,那金蟬正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觀音菩薩已經告知了我你的使命,法師。你的西行之路雖然充滿艱難,但也是一條通往智慧與解脫的道路。我在此,是為了給你一個指引。”
玄奘聽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再次行禮,表示感激。老僧從懷中取出一本破舊的經卷,遞給了玄奘。
“這是一本古老的經卷,記載了一些已經失傳的佛法和修煉法門。它將在你的旅途中,成為你的指引和護佑。”
玄奘接過經卷,他能感受到經卷中蘊含的強大力量。他知道,這將是他在西行路上的重要法寶。
“大師,我該如何感謝您?”玄奘誠懇地問道。
老僧搖了搖頭,微笑著說:“你只需記住,無論遇到何種困難,都不要放棄。佛法的力量,將永遠與你同在。”
說完,老僧的身影漸漸變得模糊,最終化作一道金光,消散在空氣中。玄奘知道,這是一位得道高僧的化身,特意來助他一臂之力。
玄奘繼續踏上了西行的道路,他的心中充滿了感激和力量。他知道,有了這本經卷的指引,他的旅途將不再孤單,佛法的智慧將照亮他前行的道路。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伯欽留僧
玄奘帶著唐王的囑托和眾人的期望,毅然踏上了西天取經之路。他孤身一人,行走在荒山野嶺之間,心中卻充滿了堅定的信念。
然而,前路艱險,玄奘很快便陷入了困境。他來到一處虎穴附近,被一群兇猛的老虎圍困。玄奘心中驚恐,但他依然保持著鎮定,口誦佛經,祈求佛祖的庇佑。
就在危急時刻,太白金星現身解厄。他手持拂塵,輕輕一揮,那些老虎便紛紛逃竄。太白金星看著玄奘,微笑著說道:“高僧莫怕,你身負重任,必有神靈護佑。”說完,太白金星便消失不見。
醯雞謂甕大,井蛙謂天小。實則非甕果大,天果小也,乃局于其自身之狹隘觀瞻罷了。復又提及“貞觀”二字,以此來銘記建會之起始。此乃女子之貞觀,絕非大士之大觀。就如同太宗之治績,呈現貞觀之象時,玄奘得以進取;傅奕之奏議,合乎貞觀之時,蕭瑀亦能進升。總之,皆為貞觀之態。例如太宗賜予玄奘五彩織錦袈裟,眾人皆以為這是極其華麗且備受恩寵之物。然而豈知有佛所賜予之錦襴袈裟、九環錫杖,那才是巍巍絢艷之至為寶貴之物。經菩薩一番贊美之后,太宗先前賜予之袈裟,未免顯得黯然失色。又如太宗命玄奘召集諸多僧人參禪講法,大開方便之門,此可謂之建大會。“菩薩拍著寶臺,厲聲高叫:‘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教法么?’”待菩薩將大乘三藏法指示出來,能使亡者升天,能讓度難之人脫體,能修成無量壽身,能做到無去無來。而玄奘平素所擅長且得力參講之教法,此時已然只能渾俗和光。為何如此呢?蓋因觀覽至美之物后,原本之美者便失去其美;觀覽至大之物后,原本之大者便失去其大。
菩薩顯出救苦真身,呈現莊嚴色相。半空中落下簡帖,其中寫道“西方有妙文”,“求正裹金身”。此西方之妙文,即金丹之正道。玄奘愿往西天,號稱“三藏”,已然將三藏之真經包納于一體,合三家之五行于一號。“三藏”二字,本就已是大乘之象征。那么何謂三藏呢?以經數而言:五千零四十八卷為一藏,共計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以五行而言:金水一家為一藏,木火一家為一藏,土一家為一藏。以陰陽而言:天為一藏,地為一藏,鬼為一藏。鬼,即二氣之良能,盈滿天地之間,皆是如此。
此時雖已得三藏之名,卻尚未得三藏之實,故謂之“金蟬”。蟬者,鳴不以口,飲而不食,處卑而趨高,乃是物中最清高之品,以此來比喻清凈無為、其性涵空之意。金乃百煉不磨、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