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內容寓意深刻。
唐僧師徒的取經之路象征著修行者的求道之旅。他們來到的奇異之地以及出現的強大妖魔,代表著修行過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難和心魔的挑戰。
孫悟空火眼金睛的不安、挺身而出以及各種攻擊手段,象征著修行者的“神”在面對困境時的警覺和努力抗爭。他的七十二變、三昧真火等法術,可視為修行者運用不同的修行方法和能量來對抗心魔。然而,妖魔的強大和對攻擊的輕松化解,意味著修行者在面對強大的心魔時,單純依靠自身的力量往往難以奏效。
豬八戒和沙僧的加入戰斗,代表著修行者內心不同層面的力量共同應對挑戰。但他們的攻擊同樣無效,說明修行者在面對強大心魔時,需要更強大的助力。
孫悟空在絕境中想到尋找觀音菩薩的幫助,象征著修行者在關鍵時刻尋求更高層次的指引和力量。觀音菩薩在丹道中往往代表著更高的智慧和慈悲,能夠幫助修行者克服難以逾越的障礙。
整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會遇到強大的心魔和困難,僅靠自身的力量可能無法戰勝。此時,需要保持堅定的信念,同時懂得尋求更高層次的幫助,才能繼續前行,最終實現修行的目標。盡快出現,拯救他們于危難之中。
丹道之理,深奧玄妙。其中有言:“兕者,丑土,在人為意。”意即兕在人而言代表著意念。倘若人的意念放縱而肆無忌憚,毫無拘束,那么心便會隨著意念流轉,失去主宰,無法掌控,就如同失去了把柄一般。如此一來,便會昧卻定理,就好像孫悟空失去了金箍棒。正如“大圣空著手,滴淚叫道:‘豈料如今無主杖。’”此言正是說失去了主意。
人若能以堅定的主意去契合天道,然而天卻不能強迫人擁有主意。倘若人的意念被外物所迷惑,從而使自身陷入困厄之境,卻不知自我反省,只是一味虔誠地向天道祈求,這就如同失意的罪臣一般。沒有了真正的本事,只是致力于修飾言辭、表達敬意,期望君主能夠聽取,即便口中說著“戰栗屏營,深躬以聞”,言辭極盡華麗,又有何益處呢?這只不過是更加彰顯了自己的愚昧罷了。
大圣上天啟奏的這一段,生動地刻畫了人臣狡詐虛妄的情狀。作為君主,又怎能輕易獲取臣子的真心,使他們秉持著真誠呢?玉帝降旨,讓可韓司同大圣一起去查辦。《周本記》中以何姓為韓姓之后。這里的“韓”,也就是“何”的意思,意味著可以進行如何的詢問與商議。所以仔細查辦之后繳旨,而五帝也不能自主決斷,便讓孫悟空挑選天將。天師許旌陽也說道:“但憑高見選用天將”而已。
孫悟空既挑選了李天王父子,又挑選了雷公合力相助,而玉帝完全依從了他的請求,可見天庭眾神、天師也不能為其做主。哪吒太子施展出法術,變化多端;魔王取出圈子,望空拋去,把六般兵器都套了去;鄧、張二公不敢放雷,天王說道:“似此怎生結果?”可見天神也不能為其做主。接著又請彤華宮之火德縱火,然而把火龍等又被套去;再請烏浩宮之水德灌水,水卻都往外流出;可見水火雖是無情有質之物,也不能為其做主。孫悟空再將自己的毫毛變做小猴,結果小猴又被套去,他只好收了本相。這表明從遠處求取并無益處,漸漸有了從自身近處求取的道理。但如果只是在皮毛之間努力,又怎能足以制服那肆意放蕩的意念呢?
眾神商議道:“魔王好治,只是因子難降。除非得了寶貝,之后才可擒妖。”降魔的計策,首先要奪去魔所依仗的東西;而奪去魔的依仗,首先要善于運用自己所擁有的。所以鄧、張二公說道:“若要行偷禮,除大圣再無能者。”這里的“偷”,指的是潛移默化、無聲無息地運作。行仁由自己而不由他人,唯有能夠反躬自省、深刻自責,在心中潛移默化地運作,自然可以忽然得到舊物,不可因為孫悟空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