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闊而公正;不迎合不追隨,順其自然;如同鏡子和山谷一般,物來則順應。如此一來,即便外界千變萬化、紛擾不斷,心中卻依然明亮,不會被外界所干擾;寂靜安然,不會隨外界而躁動,這便是真正的心。倘若事物還未到來,心中卻已有迎接事物之心;事物到來后,又有滯留事物之心;事物離去后,還有追逐事物之心。這便是如來所說的“諸心皆為非心”。非心會傷害真心,如同灰塵堆積會使鏡子昏暗,污垢堵塞會使山谷阻塞。所以,有心往往是放縱之心,無心才是收斂之心。
然而,單純地將心養于無的狀態,又可能會陷入無所作為而仍然放縱的境地,放縱則會導致性昏命搖,趨向死亡,心也就成了死亡的根源。只有心死才能使性徹悟,性徹悟則命定,從而回歸到生命最初的狀態。長生的秘訣在于死心,無心的秘訣也在于死心,死心的秘訣在于忘卻機巧,忘卻機巧的秘訣在于養氣,養氣的秘訣在于保持恬靜而不狂妄。這三篇內容,首先指出刻意有心的危害,接著指出刻意無心的危害,最后指出刻意有心和無心兩者同時存在的危害。直到在如來面前一棒打死六耳獼猴,才真正揭示出死心的精妙真諦。如同散天女用微妙的舌根,敷演這三則道理,以昭示后人。至于后人是否能夠理解,就不是所能預料的了。
繼續閱讀
說“靈臺無物謂之清”,是指心的本體本是虛空;“寂寂全無一念生”,心的本體本無物,所以心貴在無心;“猿馬牢收休放蕩,精神謹慎莫崢嶸”,是說有心就會放縱;“除六賊,悟三乘”,是通過死心來收斂心;“萬線都罷自分明”,是心死而性得以恢復;“色魔永滅超真界,坐享西方極樂城”,是性恢復而命得以保全。
唐僧遭遇女魔之難時,“咬釘嚼鐵,以死命留得真身”。就如同在風浪中詢問如何穩定船舵,在險峻的山嶺上拉緊韁繩,這是死心而不放縱。然而,船常常在平靜的水面上傾覆,馬常常在平坦的道路上摔倒,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心放縱而不能死心的緣故。“師徒來到平坦之地,八戒舉起鈀上前趕馬,催促大家走動。孫悟空把金箍棒一晃,喝了一聲,那馬掙脫韁繩,如飛似箭。長老挽不住韁繩,任由它放開一路轡頭。”這些都描述了意馬急躁前進,因為有意念而導致心放縱的情形。心一旦放縱,主人就會失去掌控,而賊寇般的雜念就會滋生。所以“正走著,忽然聽到一陣鑼聲”,“坐不穩,跌下馬來”。這是刻意行動而有心,心放縱所帶來的危害,正如“斷除妄想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所說的那樣。
賊寇們說“我們在這里起一片虎心,截住要路,專要些財帛。”在要路上攔截,專門索要財帛,起一片虎心的人,都是有心作賊,利己害人。虎看似好漢,但虎心就是畜生之心,何必論這一世那一世呢?唐僧說“那世里變畜生”,也是有心勸善,想讓這一世的人回頭,但未免又在有心之處遭遇魔難。賊寇們聽了這話所以大怒,敲打、捆綁、吊打,無所不用其極,期望一定要得到財物,卻不知道殺身之禍已經在后面等著他們了。
“三徒看到師父吊在樹上,孫悟空肩上背著藍布包袱,走到前邊叫師父,詢問發生了什么事。唐僧說:‘這伙攔路的要買路錢。因為我身邊沒有財物,就把我吊在這里,只等你來想辦法。’孫悟空說:‘你怎么跟他們說的?’唐僧說:‘他們打得我急了,沒辦法,把你供出來了,這是一時救難的話。’孫悟空說:‘承蒙你抬舉,正是這樣供。’”這些都描寫了行賄說合的情形,吊打只是虛招的迫害,忽然出現一個“供”字,說“沒辦法,把你供出來”,說“承蒙抬舉,正是這樣供”。分明指的是貪污受賄、吊打逼迫,是衣冠中的大盜,而實際上是性命中的危險微妙之處。
孫悟空騙來許多財物,連同包袱一起貢獻出去,又引用古書“德者,本也;財者,末也”這兩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