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底的船,是人們日常使用的船,它能讓人渡河而不溺水,但人們或許因為害怕溺水而不使用這種船的情況也是有的;沒有船底的船,是人們一次性使用的船,它會讓人渡河時必定溺水,但人們或許因為害怕溺水而不使用這種船的情況肯定是沒有的。現在試著拉住路上的行人問他說:“現在有一艘無底的船,你愿意乘坐它嗎?”那人肯定會生氣,說你不是愚蠢就是狂妄,卻不知道他自己其實已經很快就乘坐了無底船而溺水了。再試著拉住路上的行人問他說:“現在有一艘無底的船,你乘坐它肯定不會溺水。”那人肯定會生氣,說你不是誣陷就是欺詐,卻不知道也有乘坐有底的船而溺水的情況。那么這無底之船,是每個人都必須乘坐而且不能輕視乘坐的。
人有了浩然之氣但不能好好地涵養,有慎獨之心但不能探究事物的原理,還沒有到達“凌云”、“獨木”的境界,這就是心猿還很強、意馬還很劣,不可以乘船渡河。人如果能夠好好地涵養浩然之氣,慎獨并且獲得真知,已經到達了“凌云”、“獨木”的境界,但還想要乘坐有底的船渡河,這就是心猿還沒有成熟、意馬還沒有被馴服,也不可以乘船渡河詢問渡河的方法。心猿必須達到圓融無礙的境界,才能被稱為成熟;意馬必須把功力完全轉化,才能被稱為被馴服。“早晨聽聞了大道,晚上死去也可以了。”大概是說如果沒有聽聞大道那就一定不能死,如果能夠聽聞大道那么死也可以。這里說“猿熟馬馴方脫殼”,意思是如果不是心猿成熟、意馬馴服,就不可以乘坐無底船。人們都知道無底船會溺亡自身,卻不知道它不能溺亡心猿和意馬;人們都知道無底船會溺亡自身而且肯定不能再起來,卻不知道無底船不能溺亡已經被馴服成熟的心猿和意馬而且肯定能起來而不會溺水。當人們乘坐無底船的時候,還以為船是有底的,確實感覺是有底的,但肯定會溺水而且肯定不能再起來卻不知道;又看到別人乘坐無底船,就一定認為船是無底的而且肯定會溺水而且肯定不能再起來,確實沒有起來。但不溺水而且肯定能起來卻不知道。同樣是無底船,而別人一定認為是有底的所以不會溺水;同樣是無底船,卻有溺水和不溺水的巨大差別,但別人一定認為都是溺水而沒有差別。然而別人所說的有底其實就是無底,這里所說的無底其實就是有底。別人所說的有底,會讓心猿和意馬一起沉沒;這里所說的無底,會把憂患和肉身一起免除。有底的是真實的嗎?無底的是真實的嗎?有底的是穩定的嗎?無底的是穩定的嗎?所以乘坐無底船而且既真實又穩定的,不是心猿成熟、意馬馴服的人是做不到的;想要讓心猿成熟、意馬馴服,不是金丹的作用是做不到的。心猿的成熟,不是心的成熟,而是道體的圓融;意馬的馴服,不是意的馴服,而是功力的完全轉化。如果錯誤地認為心就是心猿、意就是意馬,那就不是腳踏實地的功夫。篇章中“在假的境界而勉強下拜”的,不是心猿成熟、意馬馴服;“到了真的境界而翻身下馬”的,才是心猿成熟、意馬馴服。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道童接引”,這是金丹的靈性。“被觀音哄騙”,其實不是哄騙,是看到唐僧能夠循序漸進但不能頓悟。“沐浴”,是心猿成熟、意馬馴服的驗證。“昨天還衣衫襤褸,今天就光鮮亮麗”,這是金丹成就而超脫了塵世凡俗。“還沒有登上云路,應當從本來的路行走”,這是說明如果舍棄修仙的本來道路就不能到達靈山,看到唐僧必須要通過循序漸進才能領悟。“云來云去,其實并沒有踏在這個地方”,這是看到孫悟空能夠頓悟而不是通過循序漸進。“就是從觀宇的中堂穿出去,后門就是”,這是說有了作為之后就可以達到無為。“唐僧看到活水飛流,心里驚慌而指錯了方向,孫悟空笑著說:‘沒錯。’指明大橋,要從橋上過,才能成就大道”,這是看到這個肉身還沒有脫離塵世,危險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