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良參加完兒子的家長會,回到家里與冬梅交流:“實際上去參加家長會,我還是有了很多收獲,這次我是第一次參加家長會,也有了新的感悟,我童年受的啟蒙教育,到少年受的教育都是你叔父一個人在教,不像現在的學生分科了,老師各教一類,原來教育孩子還有這么些深奧的道理,所以老師一直強調要父母參加家長會,加上文智在班上又是尖子生,班主任在會上表揚了你文智,有家長叫我介紹經驗,我那有什么經驗可介紹,我也不好說我們家孩子都是他媽在負責,我只有說,我們家孩子都是他自己在學習,我們兩個大人事太多,孩子的事都是他自己在管”。
“你這個話只說對一半,你沒盡責也說對了一些,比如說教他學“三字經,弟子規”,這些道德方面的教育,事實求是說,你也是盡了責的。學校不同意他奶奶去參加家長會也有道理,主要我們家文智奶奶沒學文化,文慧的姜奶奶可能參加家長會,學校就不可能有這個要求。總的來說,去開了家長會你還是有收獲,這是你在其它地方沒接觸過的知識,多學一些知識有好處,我們家還好,打小文慧她姜奶奶就把她接走了,教育生活的責任都一并接走了”。
"說到姜老師,我就想到了人們常說的緣份,姜老師同老師結成老伴后,她對我們家文慧也產生了好感,她這樣一做,我們也就減輕了好多壓力”。
“一個人走到哪一步就說哪一步的話,我不得乳腺癌這個病,也許文慧的弟弟妹妹都有了,得了這個病是禍是福,我都不好說”。
“這個話你不用說了,你不得病,也許就只有他們兄妹兩人了,我們兩人的思想境界不一樣,生養子女主要是教,養的責任還在其次,有了文智兄妹兩,我們的責任都不輕松了。我在部隊上擔的責任又是如此重大,所以我感到每天的事都忙不完”。
“忙與不忙全在自己掌握,忙里也可偷閑。你難得回家清閑的休息一次,你好好抽時間陪母親擺一擺家常”。
“你怎么想到這個事了,老娘她有事要跟我說,我就陪她聊就是,要說聊天你當兒媳婦才跟她聊起更投機,也更好與她聊”。
“要說婆媳關系問題,張林凱家羅木蘭她們的婆媳關系處得如何了?”。
“這也是無形中,我聽武強說的,他也可能是下連隊,張林凱與他說的,羅木蘭和她婆婆的關系一向很好。”張林凱回家聽他媽跟他說道,“木蘭很孝順,經常給婆婆買東西,婆婆也很喜歡她。不過,聽說最近她們之間有點小矛盾。好像是因為要孩子的問題,木蘭想吃一段時間再要孩子,婆婆盼星星盼月亮,就盼著娶了兒媳當奶奶,但這個木蘭覺的為時尚早了一點。”
“這種事情很常見啊。”英良說,這個事老人家要找自己的兒子談,母子之間好溝通,關鍵是要溝通好,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個木蘭請我吃飯時,她都爽快的答應了我們母親的,怎么又變了呢。”
“是啊,家庭關系就是需要大家互相理解、包容。”冬梅點點頭,“希望她們能盡快解決這個小矛盾。對了,咱們也得關心一下文慧的學習情況,不能都交給姜奶奶了,我們就袖手旁觀了。”
“嗯,有機會我會和會在電話里跟文慧聊聊。英良答應道,“不過我確實很忙,家里還得靠你多照顧,家里還有兒子你要關注他,還有老母也要你費心。”
“放心吧,這些都是我份內的事,我會盡力的。”冬梅微笑著說,“你在部隊也要注意身體,別太累了,說到身體冬梅說她最近又感到右側乳房有點不正常,有點隱隱發痛。”
“你不要發神經了,你是醫務人員,有毛病就近檢查,有問題就近抓緊治療就是,有問題都是你自己造成的,在哺乳期,給孩子哺乳的時間過長,文慧都好點,你文智的時間太長了”。
“你這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