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還囑咐道:“哦,那柱子你在外邊一定要聽話學習,認真掌握技術,有了技能將來就能 ** 自活了。”
面對如此虛假的易中海,盡管心中不暢,但出于策略,何雨柱也不得不應付說:“了解,感謝大爺的關照,肯定會好好學的。
對了,大爺除了這個還有事嗎?
我這么久沒人打理這房子了無法生炊做飯,希望早點收拾完畢就可以回去吃飯,否則我們會餓著肚子啊!”
聽了何雨柱的話后,這讓易中海心底偷笑,故意讓你們餓著,你如果不餓,我又怎能得到想要的東西呢?
但當然易中海不會這樣直接說明,只點了點頭回答: “好吧,你自己忙你的。”
等到易中海離開了,何雨柱才終于得以松一口氣。
要是讓此人盯上,他絕對沒法太平度過日子。
然而,何雨柱未曾知曉的事就是,他已經成為了易中海的目光所在—— 易中海可不是那個一旦失敗就會罷手的閻埠貴,他的心思,是為了操控別人一生而存在。
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太大,但如果何雨柱知曉實情,恐怕也不會放在心上。
此時已是1950年,并即將步入1951年,在當前時期,易中海把全部注意力投注于賈東旭上。
對于何雨柱來說,則僅僅作為候補方案,而眼下算計何雨柱的想法,其實源于瞎眼老太的建議—-她自己只是執行這想法的人。
而事實上,她所策劃的目的,并非要難為何雨柱,相反她想讓他成婚有子孫后代以及過上美好生活,這對其他人而言可能并不利,卻確確實實是對何雨柱真心實意的好。
要知道,那位大媽照料瞎眼老太太直到其生命盡頭——從1950到1973年整整二十年間。
即便是冷硬如石也會被感動,而在離世之時,瞎眼老太太最終也將房產遺贈給了何雨柱,而實際上何雨柱所做的,只是偶爾回來為老太太煮煮飯,或是陪老人家出外走走。
之前的情形未述,但從賈東旭離世之后,何雨柱的生活就產生了變數——他的所有都被賦予了秦淮茹,未留給耳聾的老太太一絲一毫。
即使如此,耳聾的老太太仍舊對傻柱充滿關懷,處處為他考慮。
老太太曾讓易中海為難何雨柱,實則是出于對他未來的考慮。
因她了解易中海并無后代,假設何雨柱愿意承擔起供養易中海晚年生活的重擔,則易中海生前所擁有的一切皆可成為其遺產,并附贈一項專業技能作為獎賞。
此外易中海收入頗豐,在這種情況下何雨柱幾乎無需付出其他代價,只需表現出適當的尊敬即可。
人們通常將這樣的狀況比喻成「繼承空缺」。
不過耳聾老太太沒料到的是,即便她已經為何雨柱精心籌劃一切,但最終的結果卻為秦淮茹所獲取。
確實地,耳聾老太太的房子落入了何雨柱手中,而易中海也真的如愿獲得了傻柱的支持以保障他的老年生活。
然而,最后這一切的好處反而都到了秦淮茹頭上。
這自然是原故事中情節的一段。
如今的何雨柱早已不再是那個以往熟悉的何雨柱了。
畢竟過去的何雨柱是一個活生生現代社會里的人;各種美麗的景色,各種花式策略,他已經見多識廣。
更重要的是,他深刻明了到無論是何種強人的庇護、怎樣的背景靠山,都遠不及自身的成長更值得信賴。
同時考慮到新中國初建不久的當前,與故事即將開篇的時期之間相隔還有十載左右,加上他現年不過十五。
這些條件使他堅信一切都為時未晚。
何雨柱在安排妥當住所后呼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