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位于鐘山南麓,準確的說是鐘山西南麓。不過由于鐘山的山勢走向呈一個面向南方的弧形走勢,而孝陵之所在則是其龍脈穴位所在,聚氣凝風則運勢不墜,兼之山泉開天門,長江為天下無雙之外龍水,并坐望秦淮,水口寬闊亦世間罕有。
如若從風水的角度而言,此地確為之天下無雙之寶地。故而朱元璋不惜將梁朝高僧寶志的骸骨遷走,也要硬搶了這塊名為“獨龍阜”的地盤作為自己的皇陵。
當然了,以上都是怪力亂神之說。墓穴風水若真能讓后世子孫安坐皇帝之位萬萬年,那風水相師怕是早成為了世間最搶手的職業。
不過在皇陵的修建上,朱元璋也算是推陳出新,且不說在前代漢家皇朝的皇陵規制上,將方墳改為圜丘,達到了和環境融為一體的天人合一思想,同時將神道設計為圍繞孫權墓的一個類似北斗七星的形狀,生生將東吳大帝變成了看門的。
另外,孝陵和朱標所在的東陵共用同一神道的規制,也形成了明清兩代皇陵一體形成皇陵群的新式皇陵固定規制。
整個孝陵工程自洪武十四年開始,次年,孝慈高皇后病逝,于是在加班加點將地宮部分完成之后,將其梓宮葬入。隨后孝陵的工程一直在繼續,尤其是外圍的配套設施工程,甚至一直持續到永樂三年才真正完工。
因此在洪武二十七年的現在,孝陵內部的主體建筑部分,包括文武方門和相連的皇陵城墻都還未完全完工,外圍配套設施更是僅有神道主干基本完成,到處都可見施工的景象。
之所以出現這種總修建時長高達二十五年的情況,除開后世子孫的畫蛇添足,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朱元璋雖然喜歡搞大工程,整個孝陵的規模也在歷史上居于前列,然而其也深知民力不可濫用的道理,于是只能放寬對時間的要求。其二是由于孝慈高皇后已經葬入,為免其受到驚擾,故而施工的降噪減排要求是比較高的,這大概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對環保提出高要求的超大型工程了。
徐欽一邊帶著一大群錦衣衛,和工部左侍郎冀凱等工部官員一起巡視孝陵,一邊臉上明顯帶著心不在焉的表情。
最終他在朝會上的擔心還是成為了現實:朱元璋決定親自來看看孝陵的施工進度,同時順便來看看那位在他心中唯一的妻子。
這原本沒什么,對于徐欽而言,現在朱大老板那可是直接意義上的長輩了,他越重感情,對他而言自然是最好的。可現在關鍵是,那從九幽之地歸來的復仇幽魂正在外虎視眈眈,而且他還搞到了為數不少的軍用火藥。就是用腳趾頭想也知道,那位張教主絕對會趁著朱元璋出宮這個天賜良機搞事情。
雖然從東安門、朝陽門至孝陵,即使算上孝陵神道的距離也不過三千米左右,但這畢竟是城外,大多路程還是植被茂密的山區地形。相比于戒備森嚴的皇宮禁地,那對安保工作而言,簡直就處處都是籮筐那么大的篩子眼!
而對于徐欽來說,現階段朱元璋的安全不僅僅是關乎性命的職責,更是大勢布局當中的一個重要節點。簡單來說,現在的朱元璋絕對不能死!如果他死了,現在在儲君之位上的朱允炆就會順理成章的繼位。朱棣則將面臨比歷史上靖難困難得多的形勢:秦、晉二王都還健在,造反是不可能造的,沒了藩王之首這個看似無足輕重的頭銜,一旦扯旗造反,要么是被大家群起而攻之,要么是帶動大家一起動手,然后和他的兄弟們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
可是放任朱允炆在皇位上安安穩穩地坐到秦晉二王死去也是不可能的,且不說朱允炆會不會老老實實地待著。即使是到了那一天,朱允炆已經安安穩穩地做了差不多四年,即使是再廢柴,也該把朝廷的文武勢力統合得差不多了,和歷史上坐上皇位幾個月就面臨藩王叛亂的手忙腳亂自然也大不相同。
“冀侍郎,目前孝陵工地上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