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王大隊長又能給她們什么說法呢?不過是解釋兩句,就把她們打發回來而已。
他們只是下鄉知青,大隊上的事情還輪不到他們做決定。
為此,前院的知青們暴跳如雷。
后院的人卻沒他們那么害怕。
實在是他們都面對過半夜帶木倉摸上門的人,也不害怕這四戶田家坳大隊那邊來的人。
更何況,田家坳大隊的人分過來這個決定是縣里做出來的。
而靠山屯大隊這邊,除了橋這邊的地,就只有從村口往村外擴了。那要真這么做,不是明擺著對那四戶人有意見嗎?
人要是把這件事情報到公社去,沒準還能說他們靠山屯大隊不聽上面的安排呢……
這里面的事情說起來可就深了,后院的人不打算摻和,只要守好自己院子就行了。
舒月幾個新來的女知青,還跟荊軻買了他帶過去的鎖頭和鑰匙,院里沒留人的時候把她們那屋也上了鎖。
隨著那四戶人家在量好的宅基地動工,知青院這邊也動了起來。
前后院頭一次一塊兒干一件事情。
那就是,給他們那塊菜地邊上扎一圈籬笆。
這件事情倒是比那四戶人家建房子干的快,沒兩天就弄好了。
可這籬笆,也只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只看那四戶人家懂不懂事了。
一個半月過去,這邊的房子也早已經修好,他們也入住一段時間了。
至少短時間來看,那四戶人家沒有什么不妥。
知青院的人也放心不少。
四戶人家都是有老有少的,其中一戶人家更是只有兩個孩子和兩個老人。
這一戶,也許悠悠是印象最深的。
不為別的,就因為這家的兩個孩子都沒有去學校讀書。
一個十一歲,一個九歲。
都是男孩。
家里爺爺奶奶一個瘋子,一個癱瘓在床。
這個家的擔子就放在那個十一歲的哥哥身上,他跟著大隊上的人干活掙工分,九歲的弟弟則留在家里照顧爺奶。
這樣的家庭配置,許悠悠還擔心過一陣。
他們父母不是犯了錯進去的吧?
為此,她還專門去了趟大隊長家打聽。
“他們家,說來話長了。”
“他們媽媽不是知青,爸爸呢也沒有犯事,他們父母可以說是被田家坳大隊的人逼死的。”
在選人家的時候,王大隊長特意問過公社一些辦事員,對這幾家人的情況還是很了解的。
不過這黃家兄弟倆……
“他們媽媽是他們爸爸的初中同學,兩個人畢業后就處對象了。婚后小日子過的也不錯,小兩口婚后兩年生下大兒子黃石,三年后又生下小兒子黃小牛。”
“第一胎的時候還有不少人祝賀,瞧見第二胎還是個兒子,田家坳大隊那邊就有沒娶媳婦的人起了歪心思。”
“想著……想著花錢租黃媽媽生兒子。”
這話,王大隊長猶豫再三還是說出來了。
這種事情原本不應該說給還沒有結婚的姑娘家聽,可許悠悠不一樣,她是下鄉的知青,還是村小的老師。
天選炮灰穿七零,吃瓜搞事我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