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說到了留守兒童的現象是因為安全感和理解程度不足導致難以和爺爺奶奶那一輩的交流。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孩子和長期不歸家的父親之間。往往母親問你吃飯睡覺之類的話就會很正常,但是父親問就會有點奇怪。很多電影,動畫片里都是這樣。當然單親家庭除外。
然后因為女權運動和大量奶粉等等代餐存在,導致母親和孩子關系也不再那么親密。古代權貴家庭有奶娘的可能也會這樣。
這種時候其實如果孩子不擅長學業,就會出現類留守兒童情況。也就是即使家長都在身邊,也難以被理解和傾聽。
所以是否產生留守心理本質上其實和父母是否在身邊無關。但是因為大多數留守兒童會上寄宿學校,所以大多數留守兒童會產生這種問題。
但是這種問題大多數被掩蓋了,是為什么呢?因為孩子能產生焦慮的原因太多了。可能是因為校園暴力,學業壓力,社交壓力,等等等等。
但是我覺得能否傾訴才是決定是否會出現問題的最大原因。也就是一個蓄水池能否留下水,取決于能否放水而不是進水口有多大。
如果底部是漏穿的,也就是一有情緒馬上就能和家長或者一個志趣相投的朋友交流,那么也就不會產生什么情感積壓了。
然后還有一點是禮教。男女有別會讓我們在青年前后一直到父母中老年對父母疏離,特別是異性父母。但是這是比較正常的。
然后是封建禮教。封建禮教讓父母和孩子疏離的情況有很多。還有關于嫡庶導致不能叫自己生母母親的情況。這種情況導致的親情缺失比不哺乳還要嚴重。
因為親情是比較需要名分的感情。因為親情一旦用于其他人就會變得十分奇怪,或者說過于無私了。
你想想,你無條件地信任某個人,把他(她)的一部分視為自己的一部分,把他(她)的榮譽和自己的畫等號。而且不是一天而是日復一日。
這種情況你對別人肯定都會變成冤大頭吧。因為這種情況說難聽點近乎主仆關系了。
但是親情卻讓它正常發生了。而且背叛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的。
然后有些人會說有些父親也能體會孩子在除了謀取生計和裝X之外的感情并且愿意傾聽啊。
但是很顯然這并不占大多數。這也是為什么父愛母愛在大多數描寫里被細分開了。也是為什么單親家庭難以辦理收養手續。
因為失去哺乳聯結,要付出更多時間來了解孩子。當然很多這種父親還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和孩子一樣怕孩子的媽媽啊,或者說有一樣的愛好之類的。
~~~~~~~~~~~~~~~~~~~~~~~~~~~~~~~~(分割線)~~~~~~~~~~~~~~~~~~~~~~~~~~~~~=========================(分割線)======================
笑為鍔,淚為鞘,人形兵器成長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