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宮一片祥和,前朝卻吵翻了天!
起因禮部郎中程光上了一道折子,引起了軒然大波。
“陛下本是晉王嫡次子,奈何先帝膝下無子,不得已從旁嗣擇陛下為后繼之君,然晉王育陛下十七年有余,何不尊為太上皇、皇太后之位,以全孝道?”
群臣看過去,哪個不要命的提這種意見?先帝遺詔早已寫明,當今乃是太后嫡出,皇家玉牒上也早有定論!縱然群臣都知道是過繼,可誰明面上就是順位繼承,這種話說出來,不要命了嗎?
禮部尚書張延和恨不得把自己的手下踢出太和殿,當即開始反對道:“陛下乃先帝和太后娘娘嫡子,與晉王有何干系?先帝仙逝百余天,便有這種逆臣混淆宗親血脈,臣懇求陛下革職查辦?!?
隨著禮部尚書的慷慨陳詞,太和殿里爆發出劇烈地爭吵。
奉旨入京吊唁的三位親王還未離京。
晉王聽到這個消息,驚得五體投地,一瞬間他都在想誰要置他于死地!晉王妃得知之后,臉上露出幾分憧憬,但很快隱沒下去了。
李景璉同樣被震驚到了,從他被記為先帝兒子開始,已經絕了自己是晉王子嗣的心思,但是隨著朝臣的爭吵,他的內心又生出幾分期待。
萬一呢?萬一可以呢?畢竟是自己的生母生父啊。
于是他下旨請三位親王留京,理由是思念親王,聯系宗室感情。
這道圣旨一下,更把這件事情推向了頂峰。朝堂自然不缺見風使舵者,他們看見了李景璉的動搖,瞬間就涌上去拍馬迎合,當然更多的人是堅決反對。
就此,大禮儀之爭拉開了序幕。
這次爭執比想象中來得更加兇猛。
前朝的風波被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消息最多流傳到了坤寧宮,因此后宮諸人更是一概不知,慈寧宮和壽康宮更是被瞞得死死的。
趙臻姝知道了這個消息立刻就吩咐人時時刻刻關注太后那里,隨后吩咐尚宮局的人閉好好嘴巴。
因此幾位妃嬪請安時候,一切如舊。
李景璉因此事十分頭疼,一個人在御花園散步時候,正巧撞見了游園地崔妃。
崔妃見到皇帝,立刻上前道:“皇上,臣妾許久沒有見到你了?!彼⑽⑧狡鹱彀?,眼睛一眨一眨地看著皇帝,似是受了什么委屈。
“國事繁忙,朕也是身不由己啊。”想到最近前朝的事情,李景璉嘆了一口氣。
“有事情皇上怎么不和皇后娘娘說呢?自古以來夫妻一體,若是和皇后娘娘商量,想必會輕松很多。”崔妃和皇帝坐在亭子里,歪著頭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皇帝,甚是慈愛。
“皇后諸事繁忙,管理后宮并不容易,朕不想拿這些事情打擾皇后了。”李景璉想起皇后最近憔悴的面容,不禁生出幾分憐愛。
崔妃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似乎是極為滿意皇帝有事情不找皇后,她繼續道:“臣妾平日里也沒什么事,不知皇上可否講給臣妾聽?”
李景璉猛地蹙起眉頭,目光有些凌厲。
后宮不得干政,皇后乃是一國之母也就罷了。
畢竟在一些極為特殊的時刻,皇后同樣擁有管轄群臣的權力。可區區一個后妃,手就未免太長了。但是李景璉轉念一想,一個后妃知道又如何?難道還能影響前朝不成?
于是,李景璉緩緩講出實情。
崔妃嘆息道:“皇上的孝順慈愛之心天地可鑒,只是那些大臣未免太過迂腐,皇上乃是天下之主,只不過是認回親身母親罷了,何至于如此吵鬧有失體統。”
“話雖如此,可群臣都是先帝留下來的肱骨之臣,他們的意見朕還是要聽從的。”
李景璉搖搖頭,顯得頗為頭疼,
崔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