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跟應如愿來,薄聿珩婉拒了入門處的贈香,這次也是。
他一身黑色,獨自一人,既與虔誠的信徒格格不入,也和歡天喜地的游客格格不入。
他不叩拜,不拍照,更無心欣賞風景,雙手落在風衣的口袋里,走到大雄寶殿前,旁觀著眾生俯首祈禱,看著香煙繚繞,模糊了莊嚴的金身。
他不知道在想什么,佇立一會兒后,又返回入門處:“您好,可以給我三炷香嗎?”
發(fā)放信香的小師父還記得他,畢竟來寺廟卻不上香的人很少,何況男人的相貌和氣質(zhì)還這么出眾,看一眼就很難忘掉。
他連忙說:“可以的,這份給您。”
“謝謝。”薄聿珩接了香,走回大殿。
小師父莫名有些好奇,從窗口探出身子。
就看到男人在油燈前點燃了香,在拜墊前彎下了腰,生疏而虔誠地學做一個信徒,為了心中無人知曉的所求,對蓮座上慈悲低眉的佛,頂禮膜拜。
小師父特別想問,他這種一看就是大富大貴的人,還有什么東西得不到,要向神佛祈求?
薄聿珩抬起頭,將香插入香爐,然后沿著兩千米長的通道,步行至相鄰的法喜寺。
那天薄聿珩在法喜寺呆到閉寺才離開。
葉言一整天都聯(lián)系不上薄聿珩,很難不擔心,開車來找他,剛好在寺門口接到他。
葉言松了口氣。
薄聿珩上了車,從扶手箱里抽了一張濕紙巾,一邊擦拭手指,一邊打眼看他:“怎么這副表情?以為我出家了?”
葉言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薄總,您別開這種玩笑。”會嚇死人的。
薄聿珩寡淡地勾起嘴角。
葉言啟動車子,瞥了后視鏡一眼,看到薄聿珩在擦拭手指上的金漆,也不知道是從哪里沾上的?
他開著車思考,這種金漆,好像是寺廟里,用來給經(jīng)文描金用的。
比如剛才經(jīng)過的那面刻滿文字的墻,就用金漆一個字一個字描過。
薄聿珩去碰那些字了?
葉言腦海里突然掠過一個有些驚悚的念頭。
法喜寺有一面“摸字墻”,游客們都喜歡去摸上面的字。
求財?shù)拿鞍l(fā)”,祈福的摸“福”,新婚的摸“喜”……
難道薄聿珩也去摸了??
如果真的是,連手指都沾上金漆,那得是摸了多少遍?
他又是摸了哪個字?
葉言欲言又止了一路,最后還是不敢問出口。
但薄聿珩從杭城回到港城后,接觸過他的人就都發(fā)現(xiàn),他的手腕上多了一串珠子。
確切地說,是佛珠,十八籽。
熟悉薄聿珩的人都知道,他從來不信奉這些。
老港人普遍喜歡求神拜佛,薄夫人每年都會給寶蓮禪寺捐幾百萬的香油錢,初一十五更是要親自去上香,卻從來沒有人見過薄大少爺?shù)纳碛俺霈F(xiàn)在寺廟。
他一個不信的人,怎么現(xiàn)在也戴上佛珠了呢?
這是又有信仰了?
也不像啊,戴上十八籽后,他也沒去過寺廟。
而且那串手串,瞧著很普通,既不名貴,也不具備收藏價值,甚至戴在薄聿珩手上還顯得有些“寒酸”,可薄聿珩從那之后就不曾摘下過,寶貝得要命。
各路人馬各種猜測,而薄聿珩從未解釋。
僅有葉言知道,薄聿珩不是信仰了神,也不是皈依了佛,而是這串十八籽,是應如愿請來給他的。
就像那面摸字墻上的某個字,他摸了一遍又一遍,摸到金字褪了顏色,他只是希望“所求皆如愿”的傳說,能夠靈驗一次。
……
下班時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