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修遠(yuǎn)有治理水患的良策?
此時(shí),朝堂大臣視線全都集中在杜修遠(yuǎn)的身上。
穆君行瞇起眼眸,杜修遠(yuǎn)也有治理水患的良策?
這么巧?
江攸寧說有良策,他看過了,還加了一些建議。
這東西他是親眼看著江攸寧寫出來的,在此之前并沒有和任何人提起過,他相信,這是她想出來的。
而現(xiàn)在,杜修遠(yuǎn)也有良策,倒是巧合。
“你能治理安城水患?”皇上的語氣帶著明顯的不信。
杜修遠(yuǎn)抬頭挺胸,看出皇上的不信,并不生氣,反而更大聲的說道:“皇上,草民雖科考落榜,但也心系天下安危,草民也想為皇上為天下百姓做些事情,安城水患已不是第一次,以前草民去過安城,了解過水患,所以,想了一些治理水患的法子,草民認(rèn)為,這次定能治好安城水患。”
這番話說得胸有成竹,好像有了百分之百的把握一樣。
杜修遠(yuǎn)此次科舉雖未中,但向來名聲還算可以,再加上是杜尚書的兒子,所以,這么一說,眾人信了。
“皇上,臣以前帶犬子去過安城,了解過當(dāng)?shù)孛袂椋瑤啄昵澳谴伟l(fā)洪水時(shí)犬子就想過怎樣治理水患,曾和老臣商討過,但那時(shí)想法不成熟不敢妄言,所以現(xiàn)在才提出來。”
杜尚書站了出來為杜修遠(yuǎn)說話,這下,皇上眼里的疑惑也消失了:“嗯,既然如此,那就快把良策呈上來。”
“皇上,臣也想了一個(gè)治理水患的良策,也呈給皇上看看。”
杜修遠(yuǎn)正要遞出去,穆君行開口打斷。
“哦?你也有良策?”皇上覺得意外。
不僅是皇上,大臣們也都不自覺地瞪大眼睛,安城水患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頭一次,以前怎么沒見有良策,這一次全都有了?
大臣們看看杜修遠(yuǎn)又看看穆君行,鑒于穆君行之前紈绔的名聲,他們偏信于杜修遠(yuǎn)多些。
穆君行知道大臣們不信他,他也不在乎,拿出江攸寧寫好的呈遞上去:“皇上,臣不敢說謊,這治理水患的良策不是臣一人想出來的,是臣的夫人想出來的,臣只是添了些建議。”
她的夫人?
這下,大臣們更驚訝不信了,皇上忍不住皺眉:“你是說你的夫人?她一介婦人竟然能想出治理水患的良策?朕倒是好奇,拿上來看看。”
一個(gè)婦人能想出來法子治理水患?
大臣們都認(rèn)為穆君行這是給自己夫人臉上抹光。
之前,他可是公開承認(rèn)“聽夫人的話。”
眾大臣們齊唰唰的看著穆君行把東西呈遞上去。
公公不僅拿了他的,也把杜修遠(yuǎn)的拿到了皇上面前。
兩份折子擺在眼前,皇上看了看卻一抬手:“把兩份折子分放兩邊,讓工部尚書先過去看看。”
被點(diǎn)到名的工部尚書余大人趕忙站出來,等公公把兩份折子分放兩邊。
兩份折子,兩個(gè)良策,余大人隨便拿起一份先看,看完后面露喜色:“皇上,這治理水患的良策實(shí)在是好。”
“再看看那個(gè)。”皇上指了指另外一份。
余大人放下這一份,拿起另外一份,看完之后不停的點(diǎn)頭:“皇上,安城之幸,安城之幸啊,這兩份折子一部分內(nèi)容是相同的,只有一少部分不同,但都能治理水患。”
工部尚書兩份都說好,卻說了兩份的不同之處。
哪一份更具體細(xì)致,他把那份放在了上面。
杜修遠(yuǎn)嘴角壓不住的得意,放在上面的那份自然是他的。
他不信穆君行也能想出好的良策。
穆君行面色平靜,不管皇上決定用哪份,他都覺得江攸寧是最好的。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