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八一駕駛“紅色滿天星二號”潛艇潛行到印度尼西亞勿里里洞島嶼附近海域時,艇外環境監測系統發出提示。
在潛艇左側前方3000米左右發現大量高純度金屬金、金屬銀、金屬銅和碳元素等。
何八一趕緊通知狄雅麗,并降低潛艇潛行速度,向提示地點靠了過去。
「左前方發現高純度金屬,我們今天要有大收獲嘍!」
「真的嗎?是發現沉船了嗎?」
狄雅麗問了一句,也沒等何八一回答,就坐到了沙發上,開始查看大屏幕。
同時,何八一興奮的說道:「從金屬元素分析圖和非金屬元素分析圖上看,沉船上有大量的陶瓷,還有一定數量的貴金屬,應該是從我國出發的貨船,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真希望文物上能有文字,最好有個年號啥的。」
由于何八一開始海底尋寶,狄雅麗閑極無聊時做了功課,于是她自信的說道:「這個我還真查過,自從三國時期我國的瓷器上就有底款了。1955年在南京出土的青瓷虎子,上刻有一行字:“赤烏十四年會稽上虞師袁宜作”,也就是公元251年,這件青瓷虎子現在陳列在國家博物館,成為現存最早的有款識的瓷器?。」
「當然有底款的瓷器應該更早,只是沒有出土文物而已。所以你期望的應該可以實現。仔細觀察吧。」
何八一經常接觸古董,對瓷器也有些研究,但是他還是笑著說道:「借你吉言,我得仔細看看才行!到了,到了,讓我看看都有什么。」
潛艇來到沉船所在地上方,開始慢慢下潛至160米,這里已經非常接近海底沉船了。
監視器上的影像圖和環境監測系統的深層次掃描影像圖都清晰的表明這是一艘木質沉船,長約20米,寬約6.5米,船體保存相對完整。
該船船體上沒有一根鐵釘或者銅釘,整艘船是利用榫卯接合而成的,船板是由椰棕、黃槿等植物纖維縫合固定的。
該船船體底部有一個破損的大洞,這很可能是觸礁留下的“傷疤”。
記錄下沉船的影像資料,何八一開始收取沉船里的文物,金屬器具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蝕,有些甚至有些變形和破損,這當然是無法避免的。
何八一收取的第一第一件文物是一面銅鏡,上面恍惚有文字,幸虧系統收取物品時不會連同污漬銹跡等附著物一通收入空間,所以省去了好清理文物的工序。
該鏡最外圈上有楷書銘文“唐乾元元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于揚州揚子江心百煉造成”。
何八一把銅鏡從空間中取出遞給狄雅麗,開心的說道:「沒想到收獲的第一件古董就有文字,你來看看!」
狄雅麗看到銅鏡高興的接了過去,也不知道是因為銅鏡而感應還是因為有銘文而高興?
反正是拿在手里照個不停。
何八一搖頭苦笑,繼續收取古董文物,金銀器、玻璃器、陶瓷器、錢幣等等,數量好多,光是這批貴金屬,就跟之前了!不過除了起初那面鏡子,其他金屬器物上就沒有文字了,太令人遺憾了!
接下來收取的就是陶瓷器了,陶瓷的數量最多,竟然有5萬多件。經過何八一辨認,這些陶瓷器幾乎全部產自中國唐代著名窯口,如浙江越窯、河北邢窯、湖南長沙窯。
除此之外還有廣東地區的青瓷500多件,浙江越窯青瓷100多件,河北邢窯白瓷200多件,河南鞏義窯產品100多件。
最令人驚喜的是,沉船里面還有3件極為珍貴的唐青花瓷盤,原來中國的青花瓷器早在唐代就已經生產并遠銷海外。
除此之外,另一件讓人驚喜的是長沙窯青釉褐綠彩“寶歷二年”銘花草紋碗,該碗外壁刻有“寶歷二年七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