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冬天,第一場雪來得特別早,學校周末本來是要補課的,想著趁著剛下雪沒那么冷,讓學生們回家拿厚衣服和厚被子,就臨時放假了,這一放假,可就出事了……”
這干瘦老頭講故事的本事還是挺強的,隨著他的講述,整件事情的脈絡漸漸在我的眼前清晰起來。
十多年前,學生周末補課,封閉式辦校還是很常見的,那個時候教育局根本不會接受舉報,禁止補課這些。
這邊縣城有個學校的師資力量很不錯,每年都有學生能考上國內最高的那幾個學府,重點升學率和本科升學率也一直很不錯。
附近的家長擠破頭都想讓自家的孩子進這所學校上學,當時流傳著一句話:只要進了這高中,就等于一只腳跨進了大學的門檻。
相應的,這學校要求也很嚴格,高三抓的最緊,一個月才能休息一天,高一和高二稍微輕松一些,兩周能休一天,讓孩子們回家放松一下。
那次降溫下雪太過突然,原本這個周末,高一高二也都要上學補課的,學??刺鞖忸A報后面溫度會更低,于是就給高一和高二放了假,讓他們回家拿冬天衣物來學校。
至于高三,學習那么緊張,哪有時間讓學生回家拿衣服?當然是讓家長想辦法送來,或者托人捎到學校。
高一高二的臨時放假,老師也通過社交軟件通知了學生家長,只是凡事都有例外,總有家長會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注意到通知。
出事這姑娘就是這樣,她爸在外面打工,她媽在附近鎮上一家小作坊給人打零工,那天他媽的手機剛好還沒電了,等到回家充上電,她媽又匆匆忙忙做飯去了。
等到吃過飯,她媽拿起手機開機,打開聊天群一看,才知道學校今天臨時放假了,可女兒還沒有回來。
此時天已經黑了,她媽見她還沒有到家,就有些慌了,趕忙喊上幾個村上的鄉親,去鎮上接從學?;貋淼呐畠?。
鎮上的中巴車消息很靈通,只要是高中放假,中巴車就會直接停在學校門口,等著沿途的學生坐滿車,直接拉著一車學生一路跑下來,到了鎮上把孩子放下,再跑回去看看能不能運氣好再拉一車,畢竟有些學生總會有些事情耽誤。
所以,從縣城到鎮上這一路是安全的,唯一不安全的,就是從鎮上到他們村上這一路。
在他們看來,孩子可能是下雪路滑,路上不小心滑溝里了,或者中巴車開回來的路上,速度比較慢,一路上耽誤了時間,所以孩子天黑了還沒到家。
幾個村民一路上邊走邊喊,生怕錯過了什么犄角旮旯。
可是這一路趕到鎮上,也沒見女孩的蹤跡,他們在鎮上車站又轉了一圈,詢問了車站附近的店家,描述了自家孩子穿的衣服。
因為孩子穿的并不是校服,是家里提前準備的一件薄羽絨服,那羽絨服比較顯眼,有店家看到過孩子,有印象,說孩子下車后在車站等了有半個小時后,自己一個人走了。
聽到這個情況,女孩的母親頓時急了,不過也有村民說,孩子這個年紀正貪玩,可能路上碰到同學,去了同學家,也有可能嫌大路上雪被過往車輛軋的光滑不好走,去走小路了。
這倒是挺有可能。
真正經歷過大雪的北方人都會有這方面的經驗,雪落在地上,沒有被踩實或者車輛軋過,反而不會光滑摔倒,最怕的就是雪被壓實之后,夜里再凍上一夜,那第二天走在上面,就跟溜冰一樣,一不小心就是個大馬趴。
學生們放學回家,遇到這種情況,抄近路抄小路都是有可能的,畢竟誰都不喜歡摔跟頭。
于是,幾個村民分成了兩撥人,一撥原路順著大路返回,順便在幾個路過的村子去打聽打聽,看女孩是不是去了以前的初中同學家里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