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7月梁漱溟質問胡適。
大家公認中國最大的敵人是外國的帝國主義和國內的封建軍閥,你怎么唱反調?
胡適回答:把什么都歸結帝國主義那么張獻忠、洪秀殺那么多人該歸咎于誰?
鴉片固由外國引進,但為何世界上其他長進的民族不蒙其害?
今日滿天滿地的罌粟難道是帝國主義強迫我們種的嗎?
同樣被帝國主義叩開了關門,為何倭國因此一躍而起,成為了世界強國?
周作人也曾驚嘆:倭國歷來模仿中國文化,卻能唐時不取太監,宋時不取纏足,明不取八股,清不取鴉片,令人佩服。
胡適和周作人引領我們第一次跳出現象去看本質,他們指出國家最大的敵人是貧窮、愚昧、貪污。
阻礙我們強大的從來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我們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守舊安于現狀,墨守成規。
拒絕被啟蒙,并缺乏創新思維。
1450年《專利法》在威尼斯問世,宣告知識和科技創新收到法律的保護,誰研發誰受益。
抄襲行為侵權違法。
《專利法》的誕生促使西方大量人才投身科技研發,也是西方科技大爆發的重要時間節點。
而此時的我們正在處于大明王朝,也是在明朝1942年歐洲人發明了顯微鏡,清康熙1679年浪漫國人發明了蒸汽機。
牛頓向全球發表著名的三大物理定律,清乾隆年瓦特又改良了蒸汽機嗎,人類工業化時代起航。
清咸豐年間,第一臺洗衣機在美麗國誕生。
同治年,第一條地鐵在倫敦開通,芬蘭的通訊公司洛基亞成立。
德子國人卡·馮·林德發明了冰箱,人類進入了食品保鮮的時代。
清光緒年,貝爾發明了電話,人類從此可以不見面的交流。
愛迪生發明了電燈,讓夜晚有了光明。
奔馳發明了人類第一輛汽車,萊特發明了飛機讓人類離開了地面,開始征服天空。
民國時期,家用空調在美麗國誕生,人類第一艘航母“風翔號”在倭國下水,電視機在日不落國出現,人類進入圖像視聽時代。
第一臺電腦在美麗國誕生,大型噴氣客機“彗星號”于日不落國首飛。
1961年,人類第一臺光客機GCA在美麗國誕生。
1964年,第一條高鐵新干線在倭國通車。
1969年,互聯網在美麗國誕生。
1972年,美麗國所有的大學實現了計算機聯網。
1971年,人類第一個宇宙空間站被蘇聯人送上了太空,命名為“禮炮號”。
1973年,第一部手機在美麗國誕生,來自于摩托羅拉公司,人類進入了移動通訊的時代。
我們常常戲謔熱衷搶發明的泡菜國人,然而泡菜國在科技和創新領域的表現卻備受矚目。
他們在5G、半導體、電視、汽車技術和3D打印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不過我們或許已經對這些外國人的成就司空見慣了。
只有提到中國四大發明時才會沾沾自喜,但不得不承認我們在近代科學文化建設的貢獻沒甚微。
在上個世紀初,近代日不落國生物化科學家李約瑟多次訪華,專門探索中國古代的文化與哲學思想,他著有《中國的科學與文明》一書。
這本著作深刻地影響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他提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盡管中國古代在科技領域做出了許多卓越的貢獻,為何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近代發生呢?
這個復雜的問題不僅讓李約瑟犯了難,也一直困擾著眾多現代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