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的秋收季終于過去了,上河沿村迎來了第一場清雪。
東北從九月末就開始降溫了,到現(xiàn)在,室外溫度最低已經(jīng)零下了,以前光聽說東北冬天長,現(xiàn)在一算有六七個月零下的天氣。
不顧天氣寒冷,剛秋收結(jié)束,村里的人就開始往山上跑去收山貨,像“紅姑娘”,榛子,松子,山梨,山楂,山里紅,紅棗,栗子,都熟了。
大家忙著搶收以后,又開始忙著搶山貨。
唐立冬依然回收,定的價格是一毛一斤,大家都很積極,不少人一天就能送來三四十斤,賺上幾塊錢,幾天下來也多了幾十塊的收入。
這個秋天,全村人都收獲了一筆“巨款”心里踏實了不少。
隨著這幾天氣溫降到零下,上山的人就少了,一是山貨少了,二是萬一凍著那就得不償失了。
女人開始在家里忙著做針線活,男人每天忙著劈柴。
唐爺爺和唐大爺最近比較忙,要組織村里的人去交公糧,還要忙著計算工分和后面分糧的事。
唐大娘和唐二大爺、唐二大娘,一起去幫助那些孤寡的老人搬去公租房。
今年冬天搬進公租房的有七戶人家,劉家老兩口今年快七十了,說什么都不愿意搬離自己的小窩,勸說無果,只能重新給修繕一下房屋。
其他幾個茅草房的老人家都搬進去了,住在一起相互有個照應(yīng)。
還有一家是邵家剩下的幾個女人和孩子,他們家里的大人被抓走,女人立不住,房子漏風(fēng)也沒人修,只能去租房住。
看見她們進去住,村里兩家結(jié)婚后和父母擠在一個屋的小兩口也交了錢,住進了后面一排的青瓦房。
唐爺爺帶人交糧那天,很晚才回來,天氣冷,凍得幾人臉色鐵青。
唐曉初看著心疼得不行,之前忘記了背包里還有軍大衣的事,這會趕緊拿出來給大家伙分了。
唐大爺和二大爺看見軍大衣,一邊埋怨老三亂花錢,一邊喜滋滋的把衣服披在身上,這個時候的軍大衣貨真價實,是真的巨保暖。
幾人都很喜歡,唐奶奶剛想酸兒子幾句,唐曉初趁機獻寶似的,把之前買好的碎花棉襖拿出來給奶奶,大娘,二大娘,和小姑分了。
“還是我們小丫貼心,沒白疼你。”
“怎么沒給孩子買一件棉的穿?”唐奶奶問。
“沒碰到合適的,碰到就給他倆買了。”唐立冬不好說在空間呢,隨口找個理由。
“說啥呢?之前太忙也沒抽出時間,這兩天我就給小丫做一身,小孩衣服好做。”
“就是,我給小四做,讓孩子在家里玩兩天。”二大娘也接話。
之前孩子衣服都是她們給做的,小孩子長得快,一個季度就得換一身,唐大娘他們習(xí)慣衣服做大一點,能穿兩年。
她們也沒想到,高少萍走的時候,一件衣服也沒給孩子留。
第二天起大娘她們在她家屋子做針線,縫紉機在這,她就在邊上跟著看,學(xué)點是點,她現(xiàn)在小不會做,慢慢長大了就好了。
這天村里的大喇叭突然響了,里面?zhèn)鱽斫穆曇簟?
“今天村里分糧,每家至少出一人,來村部門前集合......”
聽著廣播,村里人都往村部聚集,唐曉初到的時候,里面人已經(jīng)滿了,沒一會,就看見背著糧食出來的人。
看見分到的糧食數(shù)量,大伙都忍不住嘆氣,交了公糧,剩下的糧食寥寥無幾。
“還好有唐老三收山貨,要不這個冬天可咋過啊?”
“誰說不是呢得虧有人家......”
“過幾天看看,把夏天曬的干菜拿去賣了換點糧食,還有不少呢。”
“我家也有,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