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小家伙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吧。”
“別狡辯,朕知道,要只是太子一個人,他可想不到要帶著一大批生員去救災,你們兩個單獨拎出來什么德行朕清楚的很。”
朱厚煒還未解釋出聲,便見弘治皇帝將他完全揭穿,不由尷尬的撓頭陪笑。
“蒼天不可欺,百姓不可負。你二人,日后要牢記啊。”弘治皇帝柔聲說道。
“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朱厚照兩兄弟連忙點頭道。
“不,是你們給朕上了一課,是你們讓朕真正見到了,何為民意,何為民心。”
弘治皇帝搖搖頭,沒有應下兩兄弟的話。
“朕雖然有布置救災,有命令朝廷迅速響應救助百姓,但朕只是在朝堂上著急而已,歸根結底,朕依舊是未曾親自感受到天災來臨死亡降至的那種絕望的。”
“你們做的,比朕要好...”
對弘治皇帝來說,他雖然一直被百官稱之為明君、圣君,每當遇到災情時他也總會焦急的處理政務,生怕耽擱了救援讓百姓多受一刻苦。
但他真的就能對這災情感同身受嗎?
那都是騙人的,最多自己拍你自己罷了。
沒有親眼見過,你根本無法感受到那種痛苦,未經他人之苦難,何來感同身受一說?
對于一個富有四海的帝王,他一生哪怕確實受過不少的苦,但比起真正的人間苦難,又算得上什么呢?
于是,他自以為的感同身受,自以為的焦急著救災,自以為他兩個兒子所謂的救災是在胡鬧,他們兩個孩子能懂什么?能明白什么是救災,比起朝廷他們又能救的了幾個百姓?
弘治依舊看著那百納華蓋,朱厚照他們確實給他上了一課,上了一個何為民生、何為民意的大課。
“民生不可誤,民心不可欺,民情不可不查,民意不可不顧。”
“民心民生之衰,此為國運之衰,國運之衰則大明國朝國力皆衰也。”
金碧輝煌的宮殿內,一位被文官追捧稱贊了十數年的帝王,在第一次見到所謂的民意時,有感而發。
回大明攝政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