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多年農耕文明的古老國家,對于種田的科技樹那點的不是一般的高。
在這片大陸上好吃的好用的那一般都被老祖宗嚴選給選好經歷過人工培育了。
但也正是因為這是一個農耕經濟最偉大的國度,他就不可避免擁有著農耕經濟最致命的特點、缺陷。
在自然災害、戰(zhàn)爭和社會動蕩等不利因素面前,脆弱的小農經濟往往難以承受住打擊,極容易導致一年的勞作顆粒無收,讓靠天吃飯的勤勞的農民伯伯們陷入貧困、饑荒,甚至被活活餓死。
作為靠天吃飯的農耕文明,這類慘狀在華夏的歷史上屢見不鮮。
而好巧不巧,多災多難的大明從太祖皇帝建國起至崇禎皇帝煤山上吊,整整276年,大明的天災基本上就沒停過......
據(jù)《華夏災害通災害通史·明朝卷》記載,水、旱、蟲、震、疫、沙塵、風、雹、雷擊、霜、雪、凍害等一十二類自然災害,大明共發(fā)生了三千九百五十二次,堪稱是歷朝歷代之最......
這不,回來屯田不過數(shù)月時光,天氣逐漸轉熱步入夏季,但這要命的鬼天氣依舊沒有要降雨的意思。
看著湛藍的天空,吊著狗尾巴草躺在樹蔭下,朱厚煒總感覺老天爺又要和大明的百姓們開玩笑了。
好在,西山不缺錢不缺人也不缺能干的工匠,不僅實現(xiàn)就有囤積蓄水以備后患,朱厚煒還拿出了新一代的風力水車等水利設施。
就算沒雨憑借著西山道儲備水源和這些水利設施也不至于出什么問題。
但是,雨這東西,其實對大明來說一年的總量肯定是差距不大的,那北方遲遲沒有雨帶北上,南方現(xiàn)在估計是要出問題了......
世人皆說煙雨江南好,只有江南的百姓知道,黃梅天,也就是所謂的梅雨季是有多煩人,可能今天剛洗完的內褲,一周過后......
誒,發(fā)霉發(fā)臭了!
照現(xiàn)在這般情形下去,朱厚煒感覺江浙那邊應該挺不好受的,甚至有可能要引發(fā)點自然災害啊......
誒?我操這心干嘛,我就是個王爺,還被朱厚照連累的要一起上課,這破事兒我也管不了啊。
從草坪上站起身,錢安迅速上前幫朱厚煒拍了拍身后的塵土,朱厚煒哼著小曲,往回走去。
天塌了有高個子頂著,讓朝廷去操心就是了。
此時,朱厚煒口中所說的那些個高個子們,正縮在內閣看著地方遞上來的奏疏頭痛欲裂。
南澇北旱,災情嚴重,受災百姓,不計其數(shù)。
冰冷冷的文字下,是一位位失去家園、失去生命的苦命人。
“劉公,此事拖不得,得盡快報給陛下。”
謝遷眸光凝重,他自身就是浙江余姚人,除了朝廷的奏疏,他也收到了族中傳來的家書,顯然浙江的某些地方洪澇災害也已經非常嚴重了。
浙江這個山地還算多的地方都已如此,那南直隸呢?那可都是平原,還是長江入海口啊。
災情不得上天了啊。
不論是出于對家鄉(xiāng)故土的情感還是他身為內閣大學士,大明宰輔的擔當,這件事都得嚴肅、盡快處理。
“是啊李公,災情似火拖不得啊。”李東陽也站了出來,前不久剛“徒步”前去救災過的他,自然對災情更有感觸。
但劉建卻是挑了挑眉毛,默不作聲的推出手中的奏疏,神色有些冷厲聲音低沉道。
“二位,你們看這個。”
“這......”
二人疑惑,但迅速從劉建手中接過,一看皆是大驚失色。
“最近倭寇侵擾次數(shù)怎么如此之多?!”
“弘治十四年五月初八,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