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容燁為了讓穆家滿意,還特地賜了一副金縷玉衣給穆振華穿上,棺材里放了許多驅趕蚊蟲的名貴藥材。
穆振華是以軍禮下葬,棺材后邊是整整齊齊的穆家軍,有一千人左右,挑選的都是在穆振華生前跟隨穆振華一起征戰過半生的老將,這其中就有肖逵。
這些老將都已垂垂老矣,他們身上都穿著銀白色的盔甲,盔甲雖殘破,有些位置被針線胡亂的縫補過,但卻干凈整潔。
他們許多人已是滿頭白發,滿臉褶皺,面色蒼老,腰背佝僂,步履蹣跚。
這些都是他們曾經在征戰時所受的傷,都不曾好全。但今日穆振華離世,這些老兵卻顧不得身上的傷,他們忍著一身的病痛,將盔甲穿戴整齊后,硬是快馬加鞭的匆匆趕來,非得來送穆振華最后一程。
狂風吹起眾人的衣擺,也吹起地上的風沙。
這群老而健壯的穆家軍被沙子迷了眼,那雙滿是滄桑的眸子泛起陣陣血紅,而后珊珊落淚。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穆家軍之前都會用這首歌來紀念死去的同胞,如今他們也想唱這首歌來送穆振華最后一程。
一千人的穆家軍一邊送葬一邊高聲吟唱,悲壯的軍歌被眾人唱的氣勢磅礴,聲威浩蕩,可同時又有一股凄涼之情深深的感染著在場的每一人,讓跪在地上,虔誠為穆振華祈福的百姓不禁落下兩行淚來。
“大將軍一路走好啊!”
“大將軍,愿你早登極樂……”
“將軍,謝謝你為虞國子民帶來和平,將軍,你要一路好走啊……”
百姓們參差不齊的聲音在空中響起,這些悼念都是百姓們發自內力最真實的祝愿。
城樓上,容燁身披一襲龍袍率領百官嚴肅威儀的站在樓上目送這支聲勢巨大的送葬隊伍。
容燁身后站的是六部尚書和大司馬周灝,六部尚書分別是吏部趙浙、戶部馮莞、禮部陳絳、兵部褚濉、刑部秦罩、工部何競。
這六位尚書和大司馬都是容暉一手提拔上來的,其中六部也是容暉留給容燁的六位顧命大臣。
這六人表面看著水火不容,私下一見面也會逞口舌之爭,但這六人卻最是會察言觀色,洞悉人心的,而且這六人是面不和心和。
至于大司馬周灝,此人的母親名叫金燕兒,是匈奴平民百姓,金燕兒的家里以放牧為生。
父親是中原人,名叫周山,是個獵戶,以打獵為生。周山的祖宗可以追溯到五百年的周朝,是周朝開國皇帝周乾的第五十代孫子。
中原和匈奴雖然一直都在打仗,但卻并不影響兩國百姓之間往來做生意。
建興元年,十八歲的金燕兒隨父親金蝻來中原賣羊皮,卻在街上遇到了賣虎狼皮的周山。
年少的愛過于簡單,皮相之美足以蠱惑人心。
恰巧兩人一人生的如花似玉,小巧玲瓏,一人長的溫潤如玉,儀表堂堂,兩人只互看一樣,便一見傾心。
金燕兒為了能與周山長相廝守,不惜與家族決裂,孤身一人來中原找到周山,兩人許下了一生一世一雙人的誓言,還對彼此承諾,此生絕不背棄彼此,否則遭受天誅。
建興二年,兩人誕下一子,取名周灝。
建興十年,周山納了一青樓女子為妾,金燕兒聽聞此事,勃然大怒,他找到周山,質問他為什么?
可周山卻以金燕兒年老色衰為由要休她,并且以金燕兒是匈奴人為由要趕她離去。
金燕兒聞言,苦笑出聲,聲音晦澀,喃喃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