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八月,秋色宜人。
溫暖而耀眼的陽光偏斜到一座金碧輝煌的皇宮里,皇宮里的一座座宮殿雄偉壯觀,肅穆莊嚴,碧瓦飛甍,雕梁畫棟。
宮內大殿,鑲金帶玉的龍椅上坐著一個身著龍袍的男子,男子面容白皙,眉眼英俊,他頭戴冕旒,一臉慵懶的斜靠在龍椅上。
他就是南陌國的小皇帝——蕭瑾年。
順德帝蕭瑾年是元桓帝蕭景楠的嫡次子,而蕭景楠的長子名叫蕭言琛,封為齊王。
元平元年,蕭景楠一登基就有消滅白帝國的野心,也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
只是他一統天下過于著急,畢竟他才剛剛登基為帝,根基還不穩。
朝中大臣皆都各懷鬼胎,所以蕭景楠需要在朝堂上四處拉攏真心實意為他所用的人才,而這其中就有家道中落的季家。
季家人丁興旺,且世代皆為武將,季家一門,深受皇恩。
只是到了季黎這一代,季家人丁才逐漸凋零。
季黎的父親季瑾在季黎二十歲時,因一場陰謀而死。
季黎永遠記得,星燎三十年秋,秋風蕭瑟,秋雨綿綿。
彼時,南陌國和白帝國正在邊境開戰,這一戰,白帝的定遠將軍閆偉和南陌的冠英將軍季瑾斗智斗勇了十天十夜,也兵戈相向了十天十夜。
這一戰尸橫遍地,血流成河,白骨累累,慘不忍睹。
但季瑾占了上風,他本可將白帝國的流月城一舉奪下,可就在他準備整頓兵卒,一舉攻下流月城時,變故發生了。
星燎帝蕭哲因病去世,謚號星宣,朝中權臣司堯當道。
司家和季家向來都是水火不容,再加上季瑾也深得星燎帝信任,星燎帝將龍尾給了季瑾,讓他統領五十萬禁軍。
如今星燎帝駕崩,司堯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他偽造先帝遺旨,讓太監士兵帶著圣旨去前線,宣旨讓季瑾帶上五十萬兵班師回朝。
司堯準備了兩道偽造的遺旨,第二道是季瑾一回京,就將其賜死。
罪名是:莫須有!
星燎帝已逝,就算司堯以星燎帝的名義偽造出一道以“莫須有”為名的圣旨將其賜死,眾人也不敢反對,畢竟無人敢抗旨不尊,再加上就算求情也無用,畢竟星燎帝已經死了。
眾人只會想著,是星燎帝覺得季瑾功高蓋主,但又捉不到錯處,所以死后想把他一并帶走。
離攻下流月就只差一步,季瑾當然不愿錯過這個大好的機會,便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抗旨了。
可也正是因為他的拒旨而給了司堯借題發揮的機會。
司堯以季瑾手中有龍尾又抗命為由,說季瑾有造反之心,必要將其處死,否則后患無窮。
此話一出,群臣贊同,但朝中只有一人堅決反對,他就是太傅明征。
那一年,明征才只有十七歲,一身淺紫色官袍穿在身上,風華正茂,英姿勃發。
而那一年明征重返朝堂也是因為他要回來給蕭哲送葬。
明征一臉義正言辭的對群臣說,“季瑾雖手握兵權,可他精忠報國,一心為君,明征愿以性命擔保,他絕無造反之心?!?
十七歲的明征不是太傅,只是一個小小的刑部士郎,他官輕勢微,所以他的話在朝中根本掀不起任何風波,也沒有人把他當一回事。
如今星燎帝駕崩,朝中又未立新君。所以滿朝文武皆以司堯馬首是瞻。
司堯派人去邊境將季瑾強行捆綁回來后,以季瑾功高蓋主,抗旨不尊為由,讓御林衛將他拖了出去,斬首示眾。
但念在他是武將,為國建功立業,多次縷立戰功的份上,饒恕了他的家人。
季瑾斬首的那日是個深秋,天地昏沉,風雨飄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