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好了,為什么要說十萬兩千斤呢。
趙桃葉這時說了一句:“依當(dāng)下常用的馬車,也就是一馬車二十石,十萬馬車,大概意思就是這樣了?!?
“既然位置在這里,那么涿郡就應(yīng)該全部拿下,有必要攻打一個重要的城池。渠陽縣?!?
竇樂知道,渠陽就是后世的寶坻。
與廊坊互為犄角,可堵死幽州往海邊的路線,保護(hù)鹽場的收益。
李秀寧也聽明白了。
鹽場。
這些天,這些世家的老頭們聊的不是石頭,就是鹽。
不用煮,就用陽光去曬,梯田式,一層一層的曬,最后一層水面下就會大量的積累厚厚的鹽,雪白的細(xì)鹽。
一年兩億斤鹽呢,對于世家而言,其實也沒多少收益。
但若是二十億斤呢。
二百億斤呢。
這比種田收益大多了。
有了收益之后,最大的好處可是北上駐軍,地點可以選在平州,南臨渤海、北依燕山,將來攻打高句麗,進(jìn)可攻,退可守。
李秀寧心說,舅舅說了差不多一個月的鹽,又是要過海,又是要去瓊州,折騰的一群老頭天天都在說鹽,結(jié)果最終的位置,卻是選在這里。
看來,對高句麗用兵,勢在必行。
二十萬石糧草,僅趙郡李氏就出了八萬石。
唐軍無法連續(xù)作戰(zhàn)的原因,不是甲胄不夠,也不是箭頭不夠,也不是火藥不夠,最大的限制,就是糧食不夠。
大戰(zhàn),總要等豐收,糧食入倉才能開始。
有這二十萬石糧食打底,李秀寧立即再調(diào)兩萬精銳,北上渠陽。
然后派快馬,通知李藝的兵馬配合。
同時,四百里加急,拿竇樂手中的天策上將令,調(diào)李孝恭帶洛陽軍兩萬精銳,三萬輔兵前來助戰(zhàn)。
別說李孝恭是李秀寧的堂兄。
李秀寧在李淵攻下大興城之前,手上就有兵馬十萬,精銳一萬七千人。
現(xiàn)在,李秀寧是大唐身份最高的公主,沒有之一,就是她的姑母同安長公主,也在站在她身后半步,不可平行而立。
再加上,還有竇樂的天策上將令。
李秀寧發(fā)出調(diào)兵令,李孝恭不敢有絲毫怠慢,把收拾后續(xù)的工作轉(zhuǎn)給其他人,挑精兵良將,速速北上。
防線推到幽州城下?
李孝恭感覺自己的腦袋有點轉(zhuǎn)不過來,不過,軍令就是軍令。
話說兩邊。
李績拿到了北上的命令,帶著一部分晉陽軍,一小部分蜀軍精銳,然后到了靈州。
靈州守將段操德出城十里相迎。
入城。
剛進(jìn)城門,李道宗就看到一張讓人煩的臉。
柴紹。
接風(fēng)宴連擺盤都沒端上來呢,李道宗就罵上了:“我說尊貴的駙馬都尉,你不在晉陽待著,跑來靈州干什么?”
大唐之國舅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