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旭并不是家里獨子,他還有幾個庶出的弟弟,比起他這個不服安排常年在外的嫡子,他的父親也許更喜歡其他兒子。這些年劉長旭舉薦了不少同族子弟卻不提攜他的幾個庶弟,這讓劉父很不滿,不過他最不滿意的地方應該是劉父自己也想讓劉長旭幫著謀一個缺劉長旭卻沒有答應。
自從被革職后,劉父心心念念就是重新上任,把那些當年落井下石的小人踩在腳下。當然,他在念著這些的時候,也沒有少跟妾室相處。現在他的兒子要去山東任一方之主,給他安排一個官職是很容易的,他當然不想錯過。
劉長旭自然不愿,就是他的母親來勸他也沒有答應,他的母親先前還來勸他給他的庶弟安排位置,端得是賢惠大方。
劉長旭也不知自己是喜這賢惠還是厭這賢惠,秋萍也是賢惠的,什么事都為他和兒子著想,其實她便是被那男人帶走了,府里也有人在后面跟著呢,并不會傷著她什么,只是在人多的地方一時不好出手。就是那男人想要的怕也不是她這個人,而是銀錢。
可女子當街跟男子拉扯,到底是壞了名聲,更有可能讓人因此知道她的過往,她怕是不欲拖累他們,才這般決絕。
只可憐了松哥兒,聽說這事后連飯也不肯吃,隔天就病倒了,劉長旭除了應付外面的事還得勸解他。比起家里來,劉長旭反倒更擔憂兒子。
家里的事在父親對他的公事指手劃腳開始,他已經有了打算。劉家也是書香門第,家里不止劉父一個讀書人,只是里面最出息的一個是他。當然這是在二十年前,現在最出息的是劉長旭,且他不像他的父親,對劉家其他子弟只可有可無地提拔一下。
劉家有族長,劉長旭提拔的其中一人就是族長的孫子,有這份情份在,劉長旭本也不怕劉父拿身份壓他。只是秋萍的事出得太快,讓他沒來得及反應,他索性下了猛藥,免得這事永遠不干不凈地惡心他。
他不信那個男人找上門來沒有一點貓膩,搬出劉府后,他就讓人細細去查了。劉府里用的下人有一半是他的人,前面看似稍微有點不尋常的事,現在都能串聯起來。
到了開朝那天,圣上拿著彈劾劉長旭的折子當朝質問,劉長旭謝罪,之后被貶為七品參議。圣上又命工部侍郎徐長林為山東布政使,令劉長旭隨徐布政使上任。
這位徐長林是徐皇后的二哥。徐皇后有兩位哥哥,都不曾讀書,哪怕徐平當年回來后說要供他們讀書,他們也讀不進去。
大哥徐長木喜歡農事,現在掛職在戶部,任司農一職,同部的官員都知道他就是掛個職,平常大朝會小朝會他想來就來不想來也可以不來。京中雖有國丈府,但里面常住的就只有徐長林一家還有幾個孩子,徐父徐母還有徐長木夫婦已經在城效買好了一個莊子,東西也都搬過去了,準備在那里繼續種田過日子。
徐長林對農事興趣不大,他喜歡木工,京中技藝高超的工匠多,他進京后喜歡跟他們切磋學習,還開了一間工坊,養著幾個弟子繼續像在金陵一樣接活做生意。但是一般人都不知道他在工坊做事,他也很少接活親自動手,怕給妹妹丟臉,而且這價也不好定。
他的許多木活都是做給自己家的,最近他正在趕一個雕著纏枝牡丹花紋樣的衣柜,準備擺到鄉下給他父母用,這當口他的妹夫皇帝忽然跟他商量讓他去山東當布政使,他心里是拒絕的,甚至不惜讓皇帝選他兄長徐長木去。山東總鬧饑荒,他去更對口。
劉長旭這事在朝堂上肯定要鬧出來,劉長旭也愿意鬧出來,順便也給皇帝做面子,但山東布政使這個位置也的確是個難題。兩人一商量,就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由國舅爺去當明面上的布政使,至于后面的事要怎么來,全都讓他聽劉長旭的。
換成別人可不會這么聽話,也沒有足夠的身份擔得了這職。
這事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