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向文是帶著很大的目標來上初中的,這樣的目標,基本上每一個踏入新校園接觸新環境的學生都有,如果能保持住這種對學習的熱情,學習成績自然就能穩步上升保持前列。
宋向文很羨慕開學班里面的第一名,一個跟他差不多高,但是稍微比他胖一些的男孩。他跟第一名并不是一個小學,也沒有任何話題能夠讓他們兩個人熟識起來。
每天數學老師布置了課后作業后,唐朋就會借宋向文和第一名的作業來借鑒,宋向文也能在唐朋借鑒的時候看看第一名的答案。果然是厲害的,自己不會的他會,自己會的他肯定也會,而且書寫板正,這應該就是宋召華跟他說的學習習慣。
他和這個叫李金的男孩,就是通過唐朋才認識的。
宋向文的性格不錯,小學六年從來沒在班里面樹敵,跟男生女生都能說得上話。李金也不是小氣的人,男生之間,往往因為一句話就能玩到一塊。兩個人又都坐在班里面的第一排,自然說話的機會就多了。
李金不是駐村人,卻住在駐村。李金說:“俺爺爺家是駐村的,俺家里不是駐村的,平時上學的時候住在爺爺家。”
走讀的學生晚上下了晚自習就能回家了,其實在駐村住,李金中午也可以回家,他說怕麻煩他爺爺,奶奶去世的早,爺爺一個人該休息休息了。
平時三頓飯,李金都是在餐廳吃,宋向文和唐朋就跟他搭伴。
三個人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是百米沖刺一般的跑向食堂的。依靠著第一排的優勢,當掛在教室前面的表轉到了打鈴的那一瞬間,三個人不約而同地起身,拉開教室門,沿著走廊就沖向東邊的小門,目標食堂,什么都攔不住。
班里面以及年級各個教室里面都有沖刺去食堂的學生,時間久了,就都認識了,同班的男生還會點評一下剛才同學跑步的速度和姿態。
宋向文挺喜歡李金的性格,下了課他不喜歡在教室里待著,喜歡往教學樓前面的小廣場跑,跑到國旗桿底下坐著吹風。李金也不是那種書呆子類型的學生,下了課就玩,上課了再學,開的起玩笑,跟著宋向文到處跑。
宋向文覺得他們這個班是沒有扛把子的,男生們都挺老實,平時跟他們也不怎么打交道,單單從面相上面來說,都不像是愛鬧騰的。
其實宋向文雖然不想像劉立洋那樣混,但是對于自己在班里面的地位還是很看重的,他不混,但是還是喜歡那種被尊重的感覺。
但是這種感覺,受到了班里面一個老同學的影響。
班里面有好幾個小學的同班同學,都來了十九中上學,剛開學的時候宋向文就觀察過,跟自己分到同一個班里面的,都是小學之后幾乎透明一般的存在。
小學的時候,宋向文和薛林、劉立洋幾個因為成立了一個“Die黨”受到了全班級的關注,宋向文作為團體內部的第一任老大,還是十分“位高權重”的。而且劉立洋是從小就認識,也不欺負他,很多事情還幫著宋向文處理,宋向文因為有劉立洋這個老熟人的緣故,在班里的男生團體里面還是很受尊重的。
其次就是李兵的團體了,他后來和趙一凡一起玩,兩個人基本就是團體的核心,剩下的男生要不選擇加入他們,要不就自己玩自己的。
跟自己分到一個班的,有一個是李兵幾個人里面的小跑腿,因為他家離得近,每天中午都走讀,李兵他們就給他錢讓他從外面帶飯吃。有的時候是王福,有的時候是他,王福次數要多一些。
上了初中,這個叫戰勛的男生好像突然感覺到自己應該有更高的地位,不能像小學一般跟著別人玩,他要發展自己的小團體。
于是乎,上了初中他就開始跟座位周圍以及班里面他看上眼的男生套近乎,搭話、買零食,怎么能拉近關系怎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