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在學校門口挨揍的消息,在周末通過互聯網傳的差不多了。尤其是那些不喜歡學習的學生圈子里,早就對劉方超干的又一件平常又荒謬的事情進行了一番點評。很少有人打聽張友是誰,一個只知道學習的書呆子罷了,但凡有點實力,他們這些人早就聽說了。
上輔導班的時候,宋向文把消息帶給了輔導班里的學生。有的是實驗初中的,他們并不認識什么劉方超和張友,聽個樂子也讓他們津津有味。感嘆著:“你們學校這么猛,你們在學校里不得提心吊膽的。”
按照宋向文和幾個人的想法,在周末的時候肯定張友的家長就開始行動了,向班主任和學校反映,等到周一的時候一定會處理這些人。處理的后果,讓這些打人的孩子賠醫藥費,寫檢討書,并且承諾絕對不會事后報復,這是十九中處理相關問題的流程。嚴重的,把處分寫進檔案里公示出來。
宋向文親眼所見的打架,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老黑在宿舍里跟幾個初二的學生打起來。怎么說呢,雖然事情跟自己無關,但是發生在眼前還是認識的人,心里難免會撲通撲通跳,也不知道是激動還是害怕。好像挺喜歡看熱鬧,但是又擔心這種事情會跟自己扯上關系。
這次也是,自己可以說是完全的置身事外,但是心里面的想法卻不小。想著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怎么辦,想著張友的爸媽會怎么樣跟學校交涉,想著劉方超幾個人真是壞。很想知道事情是怎么發展下去的,也很想聽關于事件的討論。
程鴻和李曉龍在放學路上跟宋向文說:“你們初一的真是比我們那個時候厲害多了,我們初一的時候,不跟你們第一天晚上似的在樓底下快把房子拆了。還敢在學校門口打架,那個小矮個真混。”
初一來的早上,唐朋就湊上來跟宋向文和李金兩個人說了,“張友被打了,周五的時候。”
宋向文又給他們描述了一遍當時的情況,除了他們三個,班里面沒有人打聽這件事情。張友還沒來,他們也不知道會是怎樣的解決辦法,心又開始撲通跳了。
也許不僅僅是宋向文,很多人都喜歡觀察事情的發展。通常這被稱之為看熱鬧,看那些跟自己無關的事情的發生過程,看什么人,為了什么,干了什么事情,最后什么結局。
把看來的熱鬧跟身邊的人討論,讓別人也間接的看上一次熱鬧。這樣看熱鬧,一開始是帶著什么目的去的。但從這件事情上來說,宋向文短時間內反應不過來,事情發生了第一時間就是想關注,也不知道是為了什么,為了掌握比別人更多的信息嗎?那倒也不至于。
事情過后,仔細琢磨琢磨,看熱鬧這個潛意識里的愛好,還是挺有深意的。不管是喜歡看熱鬧還是喜歡討論八卦,都有它深層次的含義在里面。
也就是一個人的所有行為,小到掏耳朵摳鼻屎,大到統籌一段時間的計劃或者經營好幾年去做成一件事情,都有它的目的。也許這不是可以直接用言語形容來的,是一種埋得很深的潛意識。
看別人遇到這樣的事情怎么辦,也就能收羅起不少這種事情的素材。畢竟能讓人看熱鬧的事情絕對不是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情。而生活中很少發生的事情,如果有一天發生在自己身上,怎么辦,會怎么樣發生,這就需要看熱鬧來獲得了。
看別人怎么辦,看別人身上的事情怎么樣發生,這樣萬一事情有一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肯定不會像從來沒遇到過一樣,起碼還能知道別人是怎么辦的,事情是怎么解決的。
看熱鬧的時候,最一開始是覺得,這件事好有意思要看一看,看完了之后,這件事就成為了一個人學習的過程。
老人教育晚輩的時候說:“我走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來跟晚輩表示自己絕對比一個年輕人處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