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嘛,在確定要將這封信寄出去以前,我有一件事情需要先確認一下.............
這件事還得從艾達說起,可以說整個事件就是因她而起的。
最早還要追溯到艾達想成為一名心理學家的時候。當時莉迪亞非常支持她這個想法,甚至還給予了一些技術(shù)上的支持。
但不巧的是,莉迪亞主修的并不是心理學專業(yè),所以能給到艾達的幫助十分有限。
于是有那么一段時間,艾達只能把馬蒂亞斯當作她的心理學實驗對象。
然而,馬蒂亞斯之所以能聽到“路易”說話,并不是因為他心理有問題或者發(fā)瘋了。
應該這么說吧,馬蒂亞斯其實是個非常健康的實驗樣本,但這卻讓艾達無法真正了解自己的能力到底處于何種水平。
艾達想要一個新的實驗品,雖然這么說并不是特別好,但是她希望可以給她一個心理有問題的人當做心理學實驗。
然后這個機會就來了................
莉迪亞和娜塔莎可以說得上是莊園里孤兒院當中的常客了。
她們經(jīng)常喜歡陪著孤兒院里的孩子們玩耍,尤其是當中那個叫做羅比的小男孩,他每一次遠遠的看見了莉迪亞和娜塔莎就會飛一般的沖過來。
這里面大部分的孩子們已經(jīng)逐漸恢復成了一個個孩子該有的樣子,除了那一位..........
對此,莉迪亞甚至親自去莊園外詢問克利切,想要弄清楚這個孩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然后,根據(jù)克利切的回憶,這個孩子其實是他從訓狗場里偷出來的。(這是作者私自設定的情節(jié))
據(jù)克利切回憶,當時他是隨著人流混入訓狗場的,原本他只是想趁著人群的混亂,從那些人的口袋里多摸些錢出來。
然而,就在這時,他看到了一個小男孩正被逼著與一只巨大得像狼一樣的狗進行搏斗。周圍人的喝彩聲在克利切聽來異常刺耳。
如果正在和那只狗搏斗的是個成年人,克利切也許不會有太多感覺,但當對象換成一個孩子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那個孩子是你偷出來的?!”得知了前因后果的莉迪亞驚訝得合不攏嘴,聲音不由自主地放大了好幾倍。
要知道那個可是訓狗場??!那里面到處都是發(fā)了瘋的瘋狗,它們兇狠異常、極具攻擊性,而且還有無孔不入的守衛(wèi)巡邏。莉迪亞實在想不通,克利切到底是怎樣在那種地方把這個孩子給偷出來的。
“這你就不用管了。”克利切揉了揉自己的左眼,似乎回憶起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但他還是強裝鎮(zhèn)定,接著問道:“所以那個孩子現(xiàn)在怎么樣了?”
...............................
得知了實情的克利切也很苦惱,要知道,當時的他自己想要養(yǎng)活那群可憐的孩子都非常困難,如果再有哪個單獨的孩子在心理方面出了問題,那克利切根本無暇顧及,更別說在意了。
“不過……在那種惡劣的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那個孩子又怎么可能沒有心理問題呢?”
克利切皺著眉頭,仔細地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當他偷偷摸摸潛入進去時,那個瘦弱的男孩正被囚禁在冰冷的狗籠子里,身上布滿了被那些兇狠的瘋狗咬噬出來的猙獰傷口,鮮血淋漓。而那些喪心病狂的人竟然連一卷簡單的繃帶都舍不得拿給這個孩子包扎一下!
那個男孩的面前擺放著一個破舊不堪的食盆,是的,那的確是一個食盆,而且還不是給人類使用的碗,而是專門用來喂狗的那種破舊食盆。
令人難以忍受的是,這個破舊的食盆里面盛放著各種各樣散發(fā)著惡臭、一看就已經(jīng)變質(zhì)壞掉